
欲自费入藏 被以“来历不明”拒绝
1934年,25岁的庄学本携自己的两台相机和几年积攒下的三百元钱,一路溯长江乘船西上,借道四川,意愿以《良友》、《中华》画报和《申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自费随民国政府专使行署一同入藏。未料最终还是被专使黄慕松以“来历身份不明”为由拒绝随行。后来,他请南京的朋友在蒙藏委员会办了一张去传说中的“野番”俄洛(今青海省果洛)的旅行护照,证件上用了“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名义。
依然入藏无望,但西行之志不灭。边地富于冒险而神秘的想象,对于一个城市青年的吸引力更加强大。他在《羌戎考察记》里写道:
“我觉得险地一定多奇事,多趣事,有研究的价值,有一探的必要。现在地图上对于四川的西北部、甘肃的西南部、青海的南部、西康的北部,还是一块白地。民族学的研究者,关于这个地带所得到的报告也是奇缺,我为了这样大的使命更应该进去一探。“开发西北”是“失掉东北”后指示青年动向的标的,并不是空喊的口号。廓落克是西北的腹地,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
有了“专员”的身份,再找来一个藏族翻译和两个羌人做背夫,庄学本于1934年5月末自成都向俄洛出发。经灌县、汶川、理番、五屯、四土、阿坝草地而入廓落克(俄洛),循岷江流域之松潘、茂县而返蓉城。

抗战胜利后 他才终于得以还家
上海沦陷,回程受阻。庄学本在成都投笔从戎,报考航空机械学校,未被录取。然西康建省需要各种技术人才,即受聘任西康省筹备委员会参议(后改称顾问),兼任西康省通志馆筹备委员,长年在民族地区考察。这一走,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庄学本才得以还家。
他终于来到大凉山昭觉城。每一天的日记,包括海拔、气温、所见所闻,尽可能写得详尽。这是1939年1月29日的日记:
“早饭后我和县长到老城去参观,老城在新城之南十里大坪子之下。骑马前往,到达老城,城中现有汉人三四家及黑夷拉蔡家数家。旧城东至昭觉河,南至花海子,西之山脚,北达大坪子,纵横均约一里。旧日外城系土城,共有三门,街道纵横;后又在东首城内筑新墙一道,系石筑。咸丰二年,阿侯家反,即被掳掠。又至宣统二年筑新城时,新墙石砖即被拆去,(石碑)本在新城外,后迁新城内,最后被捣毁成数块。又李师爷西首有倒仆地下之石碑一块,传为孔明纪勋碑,但经我们四五番过来察看,系同治二年清和月修关帝庙之捐银碑文,字迹十之三已经漫漶矣。城西首有坟墓数冢,多系清时城中公地;北首者现被八气家占,南首者已被阿什家占据云。我们巡视一周,归途约半里的石壁上刻有‘建昌镇田振邦、宁远府陈廷绪平夷事,讫立马勒石,宣统元年徐环璋书’等字样也……“
新中国成立后,庄学本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民族工作。1984年,75岁的他在故乡浦东去世。八百块钱买的墓地,墓碑南向大海。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