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来不是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或者动力不足,家长总会设立一些奖罚机制来让孩子“乖乖就范”,但是,极客数学帮今天要告诉你很多家长用错了这个方法!
市民王先生经常用iPad或者新奇的电子产品来鼓励孩子,希望通过这些孩子的喜欢的“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个方法似乎很有用,因为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好。
慢慢地,王先生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孩子的奖励设置也越来越大,可是这个方法却越来越不管用了,孩子四年级的时候从前几名变成了前十几名,直到五年级的时候又掉到了10名左右。奈何王先生如何提高奖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却渐渐没了踪影。
这是为什么?
设立奖罚机制真的有用吗?有用,关键在于你怎么用!
教育专家指出,在漫长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物质奖励是非常脆弱的,内心自发的动机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动力。过多的物质奖励,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目的性,随着每一次目标的达成,父母必定会提高指标,孩子会感觉越来越难以完成,最终失去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变得气馁从而厌恶学习,结果使教育进入“恶性循环”。
这时孩子学习的动力不再是内在的兴趣,而是外在的奖励,就算父母的本意只想让孩子体验一下考得好和考的不好是有区别待遇的,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功利,同时,在这种奖惩制度中,父母的爱也会慢慢消失。
极客数学帮给出以下几点建议,设定奖惩机制的几个原则:
一、奖励和惩罚一定要及时,不要拖得太久,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二、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一起出去运动放松放松也是不错的;
三、惩罚的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比如内向敏感的孩子最好不要伤其自尊;
四、奖罚的是具体的行为,奖励和惩罚具体行为而非孩子本身,这样才会使奖励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比如,应该说“这次错题比上次少,分数也提高了,答题也规范了,表现很不错,继续加油”而不是“考得真好,孩子你是最棒的”;
五、奖惩不是目的,要让孩子的自我约束来代替家长们的奖惩制度,奖惩制度虽有暂时性的效果,但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要知道孩子的成长环境是由父母决定,但是自身的修为大部分还是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家长们有精力去想奖惩制度,倒不如在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六、更多看到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经常盯住孩子的问题去惩罚;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做不到,还强硬要求孩子去做到,这一点被很多父母忽视。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一回到家就赶孩子去写作业,自己却投入了电视剧的爱恨情仇之中,或者是打开游戏玩的不亦乐乎。这个时候小孩子会觉得父母是双重标准,规矩只是立给自己的,父母却可以逍遥法外。孩子会很难控制不看电视不打游戏的欲望去写作业,因为父母本身就没有以身作则。
此外,教育孩子还需要很多方法,比如如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如何辅导孩子做作业,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期末复习等都需要了解,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下面提及的“极客与数学”中找到方法哦。
文章作者微信公众号/极客与数学,里面可看更多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