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画错

  为了还原还走访了老邻居

  直到现在,龚素清也没为这幅画取名,与记者聊起网友取的成都版“清明上河图”时,她说不太合适。龚素清在家里的地板上摆出4米长的原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后她告诉记者:“其实叫《九眼桥到东门大桥》更合适。”

  在街头的12米长画作,左起是九眼桥,最右边是东门大桥。其间,独具成都特色的木质平房沿着河延绵排列,人们在大街小巷中吃饭、挑水、钓鱼……从头到尾细细品味,一派上世纪老百姓的生活百态,就像看电视一样跃然于纸上。“这儿的确是豆汤饭,那家店2000年前后还在,是很多当地人的记忆;东门大桥桥头的茶楼有三层楼,三楼是说书的地方,可以一边喝茶一边听书。”龚素清说。

  提起画笔,儿时的记忆像照片一样出现在眼前。为了这幅画,龚素清共花了两个月,“一砖一瓦都要亲笔画,哪栋房子挨着哪栋,不能画错”。为了不画错,她专门走访当地的老邻居:“我问过一为老婆婆,她告诉我‘潍坊巷’里面是什么样。”为了证实婆婆的描述,她又走访了好几个老邻居。

  一位画家看了龚素清的《九眼桥到东门大桥》后赞叹,技法上虽有纰漏,但传达出的记忆和背后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现在,龚素清又学习了水粉画,虽然比不上专业的画家,但她表示会尽力去学,要将走过的古镇用画笔描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