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锦江大礼堂开幕。在提交会议审议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成都提出优布局、促开放,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将坚持“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实施稳外资外贸行动,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成都系列格局将被打开,比如:将加快“48+14+30”国际航空通道布局;同时持续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韩、中日以及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另外还将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

  基本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工程

  推进一大批通道项目

  根据报告,2020年成都将在加快建设对外通道、不断壮大平台载体、切实加强开放合作三个方面发力。

  在建设对外通道方面,2020年成都将基本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及配套工程,按照“两场一体”运营模式做好运营筹备;加快“48+14+30”国际航空大通道布局,有序做好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复飞工作,聚力国际航线拓展和重要航点加密航班频次;加大货运基地航空公司、物流服务集成商引育力度。

  报告解读什么是“48+14+30”。这是指围绕布局通达全球区域经济中心的48条商务航线、通达国际航空枢纽的14条全货机航线、通达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30条文旅航线,打造中国中西部面向全球的航空门户枢纽、洲际航空中转枢纽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

  同时在铁路和公路方面,成都将持续完善亚蓉欧班列网络节点布局、班列服务标准和班列产品体系;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服务保障好川藏铁路建设,力争成都至西宁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天府国际机场高速、三绕高速蒲都段,加快建设成宜、天邛高速,开工建设成南、成乐高速扩容工程。

  在壮大平台载体方面,成都将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持续推进中德、中法、中意、中韩、中日以及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欧洲中心”影响力;争取设立天府国际机场口岸,推动高新西园综合保税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积极申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启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在加强开放合作方面,成都将深入推进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断拓展欧洲、南亚市场,持续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力度。同时成都将围绕重点产业持续引进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际中小企业。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加快推动市场采购贸易、二手车出口。

  去年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航线15条

  中欧班列年度和累计开行量全国第一

  事实上,2019年,成都全域开放成效已经显现。报告显示,2019年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外通道全面拓展方面,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主体工完工,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全面完成;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航线15条,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700万人次。铁路方面,成贵高铁开通运营;成自高铁、成兰铁路加快建设,成南达万高铁、川藏铁路朝阳湖至天府站段加快推进。成都成为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两大起点枢纽城市之一,国际班列联接境外26个城市,全年开行3186列,中欧班列年度和累计开行量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成都的平台载体更加多元,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4.2万户、注册资本4180亿元,均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一,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3个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国别合作园区加快建设。另外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双流国际机场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建成投运。

  在经贸合作方面,成都也是成果丰硕。成都签约引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成都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447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78家,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01家;持续优化外贸进出口区域和产品结构,对欧盟、东盟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6.5%、20.6%,成为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东盟成为成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19年,成都国际交流不断深化,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增至19个,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103个,落地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