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与点赞

  以“水”破题凝聚共识

  邓玲对成都东部新区的印象,是从“疑虑”开始的。邓玲是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过去三年,她曾五次参与成都东部新区规划。2017年,第一次踏勘三岔湖,邓玲想的是沱江的生态保护,“要建一个体量这么大的城市,沱江承载得起吗?”

  成都破题之前,这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产业单一,小作坊随处可见,在粗放发展期,沱江曾一度是整个长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支流。

  这里,如何才能聚人成事?是一轮又一轮规划优化提升,回应了邓玲的疑虑。“东进”三年,成都历经了五轮城市规划,每一轮规划都是城市对自身发展的再认识、再提升。每一轮规划优化提升,也让更多人对“东进”有了共识。

  尤其是,2018年11月22日~23日,成都召开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系列规划国际专家咨询会,会上讨论的一个重要文件,便是《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总体规划》。

  其中提出,应坚定以治水为前提,突出强调对生态价值的保护利用,统筹推进流域水环境治理与防洪涝工程建设,使沱江-绛溪河成为水清岸绿的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廊道。

  治理沱江,是“东进”的切入口。这让邓玲等关注“水的承载力”的专家放下心来。这一次,成都将沱江轴线定位为支撑东进区域构筑“公园城市新画卷、拥江发展新格局”的核心轴线。

  在邓玲等专家看来,治水的背后,是以人为本,解决的是人从哪里来,有什么需求,“‘东进’区域最突出的资源禀赋是山水资源,在成都东部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核心是要利用好山水资源,合理确定城市组团的布局和规模,避免过去摊大饼模式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产生。”

  邓玲疑虑的,不仅仅是“水的承载力”。还有城市的选择,尤其是产业选择,“未来趋势是,高端产业、绿色发展,都需要创新推动。”

  但《成都东部新区空间发展规划》亮相后,邓玲忍不住为成都点赞。根据规划:成都东部新区将重点发展航空经济、现代物流、国际消费、智能制造、总部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正是邓玲看好的未来产业:绿色、科技和创新。

  光荣与梦想

  三年绘就一幅“未来蓝图”

  2017年7月,成都对外宣布聘请20位国内外城市规划专家,组建成都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司马晓是其中之一。那一年,是成都酝酿谋划,明确“东进”之年。

  彼时,成都迎来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发展机遇。从明确提出实施城市“东进”,到组织力量系统分析该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通风环境、生态本底等对城市“东进”的保障和支撑能力,“东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步成为共识。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战略研究也在进行,成都开展了包括2个总体层面研究、2条轴线规划研究和十余个专项研究,确定了“东进”区域的四大战略定位、三步走目标等。“东进”区域整体框架搭建成型。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汪小琦也是五轮规划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说酝酿谋划阶段是明确了‘东进’,那么战略研究阶段则是搭建了‘东进’区域框架。”

  2017年底进行的勘探规划阶段,是汪小琦的“主业”。彼时,为将战略研究成果在空间中落实,成都开展了四级体系规划、勘探调查工作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更细项的工作则包括对东部新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多要素地质调查等。

  通过勘探规划,成都进一步将战略研究阶段确定的定位、目标、组团式布局等要求在空间中落位,并突出了区域内四城特色,同时将产业、公服、交通、市政等落地落位。“现在回过头来看,勘探规划阶段,是成都对‘东进’区域的全面深化。”

  2019年初,为进一步体现新发展理念,落实建设公园城市要求,成都立足更加长远的发展,邀请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及其团队,对“东进”区域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方面的统筹提升。同一时间,成都还编制了新城在成渝城市群的职能研究、道路路名规划等。

  简州新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唐剑波等人,在多个场合为不同人做区域规划解读时,不止一次提到过“先策划后规划、按效果图验收完工项目”。这恰恰体现了在片区设计阶段,成都创新营城的智慧。

  2019年底,东部新区进入实施阶段,为实现新区可持续发展,成都创新探索以片区综合开发推动新区建设。通过片区设计,创新“人城产”营城模式,推动无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建设。

  “你会发现与‘东进’相关的规划很少有大变动。实际上,每一轮规划都是城市对自身发展的再认识,再提升。”汪小琦完整参与了五轮规划,在他看来,这片区域势必能够提升成都和成德眉资人口及经济承载能力,具备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实力。

  “生态本底很重要。”每一次来成都,司马晓都会有许多提醒,“要保持延续传统文化”“瞄准产业前沿和趋势”……

  上一次是今年3月4日,参加成都市研究东部新区九大片区综合开发工作专题会——这是成都东部新区挂牌前,最后一场大会。这一次,司马晓不住感叹,“非常完善,非常成熟,应该说具有国际眼光、世界高起点的标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白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