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近很“热”。作为双城经济圈中的极核,成都的热度持续攀升。

  7月30日,成都举行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推介会暨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集中签约,22个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281.9亿元;

  7月28日,成都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及开工,新签约服务业项目34个,协议总金额808.16亿元;

  7月17日-27日,成都与泸州、自贡、德阳、眉山、资阳等地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成都外环铁路首次揭开面纱,成德眉资同城化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在成都看来,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既是成都服务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又是成渝共建国家新兴极核的时代机遇;既是新时代城市全面转型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在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发展高度的方向指引。

  “极核效应”如何强化?

  只有发出更耀眼光芒,才能一起照亮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一组数据,力证成渝两地在西部地区发展中的“双子星”地位:2019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达1.7万亿元,重庆地区生产总值为2.36万亿元,相当于全球国家经济总量排名的第46位和第38位。

  新时代新使命。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促进成都与重庆相向发展、协同发展。在西华大学副校长许州看来,“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成都只有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才能和重庆一起照亮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耀眼光芒何处寻?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成为成都谋划工作的总目标总方向。

  如何将多年积累起的厚实科技“家底”最大化转为发展动力源?成都提出,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努力在前沿医学、区块链、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一些领域,“并跑领跑”正在走进现实。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内,总投资约25亿元的成都超级计算中心将于9月建成投运,以每秒数十亿亿次的运算能力成为西部地区的“最强大脑”。

  上半年,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数近1000列,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58%;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西一跑道全线贯通,距离成都进入“双机场”时代又近一步。未来,成都将依托成渝两地的“三场三港”,构建连接东盟、衔接日韩、覆盖中亚、联通欧洲,进而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

  目前,成渝两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达0.96。产业同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隐忧,但换个角度看,它其实构成了对外竞争的规模优势。立足这一优势,成都将以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和汽车制造、航空装备、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深入推进两地产业链协同开放,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增长极和动力源从何而来?

  以空间重构重塑经济地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新优势

  1000亿元!在最近召开的成都市企业家座谈会上,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张大帆透露,近期华侨城将在成都追加1000亿元投资。

  投向哪里?“到成都东部新区去!”张大帆说,华侨城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造城优势,参与成都东部新区核心起步区整体开发建设,同时继续加码龙泉驿东安湖片区的开发。

  哪里发展机遇大,资本就流向哪里;资本去哪里,哪里就将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3年前,成都做出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的决定,开启对新增长极、动力源的求索之路。3年来,成都向东,热土一片。今年5月6日,省委、省政府为成都东部新区授牌当天,5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85.03亿元。

  成渝两地相向而行。重庆也加快了向西发展的步伐,中心城区由原来的9个扩至12个。

  在重构的经济地理空间中,成都不断匹配新的动力机制。

  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为成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赢得向上生长新空间提供了重要动能支撑。

  聚焦发展“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成都致力于建设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疫情期间,成都面向全球发布100个新场景、100个新产品和全国首个疫后新消费地图,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建设成都新场景的机会和入口。目前,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活力指数、竞争力已领跑新一线城市。

  公园城市示范区怎么建?

  在现代城市过山水生活,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去龙泉山打卡“城市之眼”,去桂溪公园环湖漫步,去新都区沸腾小镇吃一顿公园里的火锅……在现代城市感受山水生活,这是当下许多成都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选择的背后,是成都不曾停歇的探索。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两年多来,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先行实践纵深推进:新建各级绿道304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83公顷、立体绿化4.41万平方米、培育形成夜游锦江、江家艺苑等绿道场景品牌68个。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全会,成都再一次回答了“公园城市示范区怎么建”这一关键问题。

  成都将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旗帜方向,突出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特质,在生态价值转化、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和创新空间治理增强城市韧性上,展开先行先试。

  在成都看来,以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公园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发展理念的鲜明标识,是生态文明时代营城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作为曾经的相对贫困村,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尝到“生态价值转化”甜头:以林盘为依托,打造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鲜道·幸福里,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让村民们的首次分红近在咫尺。

  这场生态价值转化的先行先试行动,还将惠及更广区域、更多人群。以龙门山脉片区、都江堰精华灌区作为成都生态本底,成都将打造1000个川西林盘。

  尽管《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还在酝酿讨论中,但成都的目标早已明确:让“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公园城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成为现代城市最广泛的社会共识。(记者 蒋君芳 王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