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五年拾级而上,五年砥砺前行。“十三五”期间,成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提升市民幸福质感。成都以“人城产”逻辑,统筹城市发展治理。在“人城产”营城逻辑里,隐藏着成都人的幸福密码。聚人、营城、兴产,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这是庄严的承诺,更是初心的兑现。“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踏浪而来。12月27日闭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谋划了成都的下一个五年。即日起,“蓉平”陆续推出系列评论,深度阐释成都聚人、营城、兴产的深层逻辑。

  什么最能直观地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莫过于人的聚集,城的成长。

  察人识城,五年,都是一个合适的刻度。时间是最挑剔的大师,最能检验事物的成色。站在“十三五”“十四五”之交的时光节点,丈量我们生活的城市,无论是亲历者还是观察家都会欣然认同,这五年,成都值得!

  极目所见,这五年,城里的人潮在变化——

  春熙路、宽窄巷、都江堰,南腔北调交织,人流越来越熙攘;软件园、科学城、菁蓉城,蓉漂族越来越多元;龙泉山上打卡,青龙湖畔健身,身边从不缺同道中人;川A大军川流不息,充斥着通勤日的街道巷陌,节假日的绿道公园……

  数字为证,这五年,人口的红利在变化——

  2015年,成都市常住人口1465.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28.05万人。2019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为1658.1万人,户籍人口为1500.07万人,净增272万人。而成都实际管理人口,五年中早已突破2000万。在人口净增长城市榜单上,成都常年名列前茅。

  繁华熙攘,芸芸众生。这座城,这五年,有属于每一个成都人的“光阴的故事”。

  2016年,成都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刚刚开启他人生的第8个五年。依托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及民营经济惠“民”政策,如今极米已做到国内投影市场出货量第一,钟波也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物。

  2017年,李进从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归国创业进入第2个五年。他在成都创立的先导药物,建立了中国首个“药物种子库”,深耕全球炙手可热的创新药赛道。把梦想之花种在创新创业的沃土,花儿才能早日绽放。2020年4月,李进完成了上市梦,成都先导成为西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众多精彩的个体故事,汇成了城市的万千气象。千千万万成都人的五年,承载着个人梦想,簇拥着城市前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座城市的活力,有赖于人的活力释放。

  2017年7月,成都推出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新政12条”,向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敞开大门。

  2020年11月,《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发布,又一个“12条新政”致力于人力资源协同创新,不仅追求人才存量与增量,也更加重视人才流量。剑锋所指,意在打造全球人才枢纽。

  从人才新政1.0版,到人才新政2.0版,城市见证了从人才洼地到人才枢纽建设的理念之变,从引进人才到全方位协同开发人才的路径之变。“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新人才观感召下,“蓉漂”已经成为新的时代风尚。2017年7月“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已累计吸引超过40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来蓉落户。人才的活力得以释放、人才的潜力得到发挥。规划领域专家匡晓明、环境工程专家贺克斌等一批高级专家参与城市进程,邵斯达克、科恩伯格等一批诺奖得主的科研或产业项目落户成都,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人才枢纽正加快构筑。

  海内外人才归心,为何是成都?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给出了部分答案。在最受海归青睐的城市排名中,成都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长年领跑“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三大主要吸引要素,成都俱备。

  人才因事业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这五年,成都努力营造的,有人才最合适的平台,有人才最乐见的“场景”: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公园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创业……全市529万人才可以各得其所,各展其能。

  这五年,西南交大的黄楠教授,受益于高校职务科技改革,组建了公司,科研成果得以转化。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科技人才松绑、加油。

  这五年,大数据架构师、密室逃脱NPC、电竞赛事策划、汉服设计师、收纳师……五花八门的新职业,如雨后春笋冒出。2019年成都新职业人群总体规模破45万,排名全国第三,居于北京、上海之后。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在服务升级、消费升级的大潮中,成都新职业人群向潮而生,踏浪而行。

  这五年,无论是绿道建设的大开大阖,还是“两拆一增”的精细绣花,无论坐在自家阳台遥望雪山,还是乘一叶小舟夜游锦江,公园城市的大美让人怎能不爱?惹得市民在公园里留言抒怀,“酌宽窄老巷一碗清茶,品蓉城火锅麻辣味鲜,看戏台折扇收脸谱换,赏宜居城市绿色生香,余生我们将在这儿优雅老去……”

  一座城市对人口和人才的虹吸力,理由可以有很多,但终级指向只有一个:城市能级。只有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才能长远享有“成”人之美。

  城市凭什么“聚人兴城”?可能不仅是户籍、房价高低,而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老家一套房”,实际上是关于城市能级的通俗注解。

  这五年,成都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冲刺世界城市的能级跃升。GaWC全球城市提名从2016年第100位提高到2020年59位,完成了外界眼中的“暴力拉升”。

  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经历数十年高增长之后,中国人口红利的水龙头,水流已经越来越小。大小城市雨露均沾、分享红利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将来,只有城市能级越高的城市,才能更多享有人口红利及人才红利。

  刚刚闭幕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作出成都“十四五”规划及远景展望。2050年建成“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成都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以时间为经,能级为纬,标定城市发展大方位,是成都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将会对“聚人兴城”产生深远影响和强大引力。

  立足“十四五”,成都将全面实施“十大幸福民生工程”,让市民拥有更高收入水平,享有更高品质公共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环境更友好,城市的营商环境更优良,生活成本更有竞争力……总之,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激发了多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十四五”扑面而来,成都,又一次站在了梦想的新起点,请驭梦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