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链建圈

  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有效

  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万亿版图”中,京东方是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之一。

  去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成都京东方一度面临柔性屏专用保护托盘供应不足的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有关部门及时对接、协调支持同在成都高新西区的供应厂商成都金安汇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复产能,有效缓解了企业难题。

  “成都在相关领域的人才聚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完善,加上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我们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对成都追加投资的原因。”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疫情,让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的重要性。

  “过去招商百花齐放,比较杂乱。”该负责人说,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大项目,挖掘它背后的上下游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继而在各产业功能区内形成相对健全的产业生态圈。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目前成都已聚集上下游企业150余家;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全产业链已成雏形,关键技术领先全国,终端产品优势明显。

  截至目前,成都已有英特尔、IBM、戴尔、华为等6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公司,规模以上企业1400余户,很多大企业在成都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此次的万亿份额中,规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0.7%。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证明“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有效。

  除此之外进入新千年后,成都市加大产业招引力度,“内培外引,让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汤继强说。

  政策赋能

  产业支撑更加精准、有力

  在电子信息产业这场“规模战”中,成都坚持城市与产业共生共荣,并为其发展持续赋能。

  2019年,成都准确把握产业趋势,出台《关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到2022年,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

  蓝图已绘制,关键在落实。在此期间,成都接连获批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全面推进统筹规划布局、优化产业体系、完善创新生态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细分领域的个性需求,成都先后出台10余份相关规划和支持政策。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都一直在超前“谋局”。

  这些“纲领性”文件,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2020年4月10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成立,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产业协同、联动、配套,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

  随后,开展“成都造”智能应急产品推广活动、成眉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等细分领域精品活动10余场,促进超100家企业实现供需对接和技术合作……

  不断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政策体系和创新举措,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了“四梁八柱”,这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的重要秘诀。

  “这带来的最大的作用是提振信心。”汤继强说,“这是内陆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挂钩,甚至同台竞技的完美例证。”

  汤继强还强调:“突破万亿不仅是由0到1的突破,而是由1向‘1+N’的挺进。成都通过聚焦芯、屏、端、软、智、网六大重点领域,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已具有高度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站上了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台阶。”

  在汤继强看来,全省的工业发展正处在由后工业时代向创新型产业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所积累的优势能够为全省的工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后发先至,这是我们所独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