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民生应用场景

  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数字人民币还很陌生,因此数字人民币试点也凸显特色场景“烟火味”。

  据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继2020年实现“红旗连锁”3000个门店数字人民币收款功能全覆盖后,2021年2月,“舞东风”“老邻居”等其他本地连锁商超品牌1400余个门店成功开通数字人民币收银,实现了对成都市包括所有社区、村镇在内的数字人民币民生消费全域覆盖。

  同时,此次活动也创新小额现金便民支付,目前成都试点机构数字人民币钱包已全部接入天府通平台,累计完成成都市公交、地铁公共交通场景消费终端改造近2万台,累计交易6.65万笔。

  此外,也扩大了邮政网点应用场景,成功开通包括函件、寄递、邮品邮票等业务在内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进一步深化普惠应用场景。

  拓展应用领域

  在此次活动中,也有不少老年人参与,如何帮助特殊群体解决数字鸿沟问题也是此次试点的重点。

  据了解,除了首创全国数字人民币养老场景,成都还积极跟进成都市老年大学联名卡和数币学费缴纳、时间银行、锦江区老年人补贴系统数币改造等项目,继续探索老年群体应用场景。另外,针对学前至高中的K12基础教育学生群体在校使用智能手机受限的痛点,成都还打造数字“芯”智慧校园,提供校园内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在政务场景方面,成都积极推进G端试点项目,高新区打造“智慧政务管理”,彭州市运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公务员车贴。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多所重点大专院校推动高等院校智慧支付信息化校园建设;工商银行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建全国首家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场景建设。

  加快新技术的运用,与壳牌、中石油、中石化等探索基于智能合约的预付卡场景建设,打造智能合约、消费红包两种模式消费券,实现消费资金的闭环流动和智能合约消费券模式全国首创使用。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商合作,实现了成都市近300个智能充电桩使用数字人民币付款;打造“途虎”车辆维修保养应用场景,实现线下门店POS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积极利用好先行试点优势,推进试点场景建设不断丰富,继续做好重点专项推广活动,拓展数字人民币在涉外支付领域的应用。

  图片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