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明海/文 郝飞/图 视频
扣件松动、磨损,钢轨断裂,轨道上有异物…。。。这些地铁“病害”过去全靠人工检测排查,在成都地铁运维中,目前正悄然发生变化:巡检“机器人”开始上场了!
4月14日,成都市地铁2号线洪柳车辆段,记者看到,一个“机器人”静静地停在试车线上。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维保分公司专业工程师曾勇银告诉记者,这一个300公斤的“铁家伙”,是成都地铁最新投用的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
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的前方,有三台垂直向下拍摄的3D相机。“这拍摄出来的图片,不是传统的平面图片,而是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对轨道沿线的松动、脱落、损毁、光带不均等30多类病害进行抓拍采集,及时发出警报。能够处理的细微问题,车载的两名技术员现场进行处理,重大病患则将在及时上报后尽快形成解决方案并处理。”
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更精准——曾勇银介绍,地铁轨道巡检一般是晚上十二点以后至凌晨三点半,一般是分成数段进行人工检测,30公里地铁线路来讲的话,就需要五六个人。而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只需配备两名技术人员,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两小时就可以巡检完整条线路。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研发部部长王贵东告诉记者,实际上,目前,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已经进化到第四代产品了。
早在2017年,该公司就开始提出研发智能巡检产品,并先后成功研制了全球首台城市轨道智能巡检机器人,以及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地铁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巡检产品,巡检范围包括地铁车辆、接触线、轨道、水泵等多方面。
“我们2019年初就开始研发试制,第一代非常笨重、有1吨重;后来第二代轻便了,但是不可拆卸;第三代按照市场方要求实现了可拆卸,拆卸之后每个部件不超过50公斤,方便遇到设备故障等紧急情况时,及时从作业现场安全撤离。”王贵东说。
目前,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地铁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开始在成都、北京、重庆等城市的试点地铁线路上进行试用。“城市轨道智能巡检载人小车已经在成都地铁7号线、10号线、18号线进行试用,并将尽快全面铺展开来。”
不仅仅是检测,而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智能检测等手段推动形成的数字化运维。“智能化巡检,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王贵东告诉记者,与传统人工记录方式不同,巡检数据数字化之后,方便储存、分析、挖掘、利用。“数据上传到地铁运营数据库,形成智能检测系统,这对以后运维、部件更换都有很大帮助,管理更精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