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 聚人流汇物流 栽好梧桐好引凤

  6月3日,成都东部新区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一期工程A-02地块塔楼地下室顺利封顶。不远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已于去年11月底开工,预计今年底三个大的建筑标段主体工程就将基本完工。

  行走成都东部新区,项目建设“快”是记者最直观的感受。

  紧迫感来自天府国际机场的投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周翔认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投运后,辐射效应很快就会显现。“国际上,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成都东部新区将是发展临空经济的关键。”

  预计到2025年,成都“两场”将达到年1亿旅客吞吐量和70万起降架次,这本身就能带动航空制造、维修、研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临空产业。

  这正是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在成都东部新区布局的重点。翻开规划图,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所长刘卫东对项目一期的16个民航基础技术研究中心如数家珍。未来,这里将面向民航,联合行业内外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重大技术创新,“目前已有好几位院士签约入驻,园区还与一些头部企业合作,一些联合实验室已经开建。”

  未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将成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主校区,这里将聚集12个科研实验室、6个行业实训基地、1个高原航空医学中心以及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成都双机场的运行,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输送行业人才,我们也希望借助天府国际机场与国际开展广泛交流合作,吸引更多高端科研人才。”

  目光向北。成都东部新区的产业地图上,天府国际机场以北的天府国际航空经济区已现雏形。园区已招引了顺丰、普洛斯、中远海运等一大批头部企业项目。“我们还在积极与全球头部企业对接。这类企业本身自带流量,能够快速在落地区域形成集货能力,聚集更多人流和物流。”

  新赛道 抓住了航空业 就抓住了变道超车的关键

  一座国际枢纽机场的投运,与机场服务所覆盖城市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天府国际机场也将助力成都优化产业结构,在新经济赛道上再添助力。

  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全市首个万亿级产业。预计到2022年,成都装备制造产业将力争规模达到10000亿元;医药健康领域,诞生了西南科创板第一家上市公司成都先导,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未来医学城里,一座“华西新坝”正在崛起。

  汤继强认为,这些高附加值的产业正是成都乃至四川与世界对话的基础,而他们又恰恰具有极强的“适空性”。

  具体来看,电子信息产品在市场上的时效性强,对运输时间成本要求极高,装备制造产业中的航空制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本就与航空关系密切,医药健康领域,血清、疫苗等都需要高效的冷链运输。

  “对四川这样不沿边不靠海的区域,拥有了国际航空枢纽,抓住了航空业,就抓住了发展优先权,抓住了变道超车的关键。”汤继强说。

  不过,要真正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支撑,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破解。

  如成本要低。这既指运输价格,也指运输效率。未来,成都东部新区还将着力开拓全货机运输国际市场。价格够低,其他区域的客户即使用卡车把货物拉到天府国际机场进行空运也依然划算,这就会形成一个货运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