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文/图
截至6月7日,都江堰灌区完成水稻泡田栽秧590.5万亩,占计划的100%,实现灌区“关秧门”(插秧结束),较常年提前7-10天。今年春耕,是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后的首个春灌供水期。去年11月,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都发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的一体化改革正式启动。一体化改革后,灌区内水资源均由都发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告别了以往不同水管单位之间各管各的局面。
今年春灌,都江堰灌区有哪些新气象、新成果?

平坝灌区与丘陵灌区同步栽秧
“人民渠没断流了。”今年栽秧,绵阳市安州区塔水镇印盒村的农户们十分欣喜。
印盒村处于都发中心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主要在人民渠六期干渠宝文支渠取水。以前每年春灌用水高峰期,支渠断流是常态,村里通常要在6月以后才能开始栽秧。
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属于都江堰灌区的丘陵灌区,也是尾灌区。印盒村的情况,过去在人民渠第二管理处灌区很常见。“水源调配上,尾灌区往往有些吃亏。”人民渠第二管理处供水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水稻栽插主要集中在5月份,水源优先供渠道上游的平坝灌区使用,用水高峰期渠道下游经常处于断流状态。
今年,都发中心统一调度,采取轮灌、突击供水、错峰供水等措施,保障了用水高峰期人民渠不断流,平坝灌区与丘陵灌区同时栽秧,打破过去丘陵区“田等水”的状况,实现了“水等田、田等秧”的新局面。

产粮大县德阳市中江县,今年开展丘陵灌区春灌用水联合保障工作试点。针对中江县地处丘陵地区和灌区尾水片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保障方案,提出“提前7天关‘秧门’、亩产增产70斤”的目标。“过去要等平坝灌区栽完秧我们才能开始,今年跟他们同步了。”中江县永太镇清福村村民曾大江高兴地告诉记者。
川中老旱区用上了“岷江水”
地处川中旱区的资阳市乐至县,每年5月是水稻栽插的最佳时节。往年这个时节,水稻迟迟栽不下去,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5月中旬,记者来到宝林镇双碑村,农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插秧。“今年插秧最早!”村民陈平英说,充足的水源让当地水稻栽插时间比过去提前了20多天。
“多亏都发中心给我们调应急水。”乐至县水务局副局长蒋学兵说,今年3月以来,乐至县遭遇旱情,叠加春灌用水高峰,生产生活供水变得紧张。
“乐至县反馈旱情后,我们及时上报都发中心,迅速开展协调工作。”都发中心毗河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水管单位和灌区地方政府沟通机制逐步理顺,都发中心统一管理调度水源,乐至县的需求很快得到了满足。
今年春灌期间,都发中心统筹协调向毗河供水一期灌区应急供水1114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乐至县春灌及生活用水压力。这也是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通水后,首次在春灌期间发挥效益,让川中老旱区用上了“岷江水”。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