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三河村。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三河村。
都江堰市红雄社区川西音乐林盘。本版图片均由成都市委社治委提供都江堰市红雄社区川西音乐林盘。本版图片均由成都市委社治委提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碧波荡漾、浅丘起伏,推窗见景、出门入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家园的样貌,而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的麓湖公园社区正勾勒出这样的理想形态。

  这是一个面向城市开放和共享的公园社区。电影节、音乐会、游园会……国庆期间,麓湖公园社区的美景和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到此打卡。凭借独有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麓湖公园社区每年吸引市民游客上百万人次。

  随着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怎样建好品质化现代社区?面对这一课题,麓湖公园社区折射出成都的回答——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身临公园、心属社区、拥抱未来,成都将幸福美好公园社区建设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时期,将分类建成1150个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示范创建100个未来公园社区。

  “小社区”里有“大文章”。近年来,成都系统推进3044个城乡社区的发展和治理工作,从城市基础细胞入手,创新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制,积极开展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探索,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夯实了基层基础。

  探索

  从体制机制破题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请戴好口罩,注意防护”“请各位市民注意保持一米距离”……今年9月,在成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锦江区春熙路街道的各个社区,随处可见身着蓝外套、手戴红袖套的“春熙孃孃”身影。

  “春熙孃孃”是一支平均年龄约70岁的志愿者队伍,他们走街串巷开展文明劝导、调解纠纷、关爱邻里,成为社区志愿服务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疫情防控期间,“春熙孃孃”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微网格员”。“春熙孃孃”志愿服务队队长陈朝珍介绍:“平日里,我们常态化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等突发应急期间,我们闻令而动,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防疫管控、核酸采样、物资配送、风险排查等工作。”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也是基础细胞。历经数次疫情大考,成都的实践经验印证:社区管理的组织化,有效统筹和承担了各项防控任务。

  春熙路街道总府路社区党委书记唐梅介绍,以总府路社区为例,辖区内不仅商业商场、商务楼宇密集,并且老旧院落多、高龄居民多。在应急突发时期,想将疫情防控和小区院落管理两手抓,仅靠社区力量几乎不可能。

  让社区“微网格”发挥“大作用”。今年以来,成都统筹实施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的治理机制,以3小时内完成入户组织动员为标准,小区(院落)、街区以30户—100户居民或商家划分为一个微网格,并明确责任人,将平时的精细治理单元转化为应急突发的“战斗堡垒”,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目前,成都1.3万个一般网格因地制宜划分为12.6万个微网格,明确了14.9万名微网格员,构建起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治理体系。常态管理下,每名微网格员平均联系服务群众63户,疫情发生后,网格工作进一步细化,高中风险区小区每名微网格员平均联系服务12户,实现防疫指令最快5分钟到达,1小时基本完成入户。

  “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是成都近年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之一。从体制机制破题,是创新的关键。

  成都在市、县两级党委序列成立专门部门统筹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把分散在30多个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等统筹起来,系统性、整体性、全域性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破解过去基层治理“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等问题。

  一系列推进社区“还权、赋能、归位”的创新之举相继铺开。

  着眼建章立制。一手做“加法”,形成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纲领的“1+6+ N”政策制度体系和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导则体系,同步强化资金保障,每年向村(社区)拨付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一手做“减法”,实施《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建立起依法自治事项、协助行政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撤并社区承担不合理事项46.8%,清理应放不放、放责不放权、不该放却放了的事权事项139项。

  增进民生福祉。围绕群众需求,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关切重点,2021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成一批为民惠民可感可及的重大项目,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市级年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904亿元,区(市)县滚动实施项目4344个。2022年,成都以“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为主线,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统筹实施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125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