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 记者 张明海

  5月24日,绵阳市绵吴路口内涝整治工程正在加紧进行中。

  “这是绵阳城区11处重点内涝点位整治的最后一个点位,预计将在6月底之前完工。”绵阳市住建委市政维护中心高级工程师蒋华说。

  2018年“7.11特大暴雨”后,绵阳市启动了城区11处主要内涝点的改造项目,目前这11个主要内涝点的整治改造提升工程已接近尾声,并将在主汛期前全部投入使用。

  随着这11处内涝点位的整治结束和完全投用,绵阳城市内涝现象将会得到怎样的缓解和改观?

  “今年汛期,绵阳城区重点区域争取不会再形成大的内涝。”绵阳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近年来饱受内涝困扰的城区

  三里桥、剑门路、一号桥、饮马桥……每年雨季,城区内涝一直是绵阳的“阵痛”,这不但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带来大面积拥堵,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出行也因此受到困扰。

  御营坝曾是绵阳人尽皆知的易内涝区域。每到汛期,周边山坡洪水量较大,拦截能力低,加上管网设计标准较低,尾端代家湾雨水提升站容量不足,从而导致区域内的积水无法在短时间内顺利排放,形成内涝。

  紧挨饮马大桥桥头的富临阳光新城小区,每年几乎都要遭积水“光顾”。“每次遇到大暴雨,早上七八点出门买菜,回来就发现小区已经成了一片汪洋了,部分区域都超过一米了,家都回不了。” 小区居民王佩先说。

  因地势总体北高南低的剑门路片区,同样也曾经是如此,每到汛期,低洼地段就会积水。万向汽车城附近居住的金玺自2013年搬来居住后,每到夏天下暴雨,家门口都要积水,不但车过不去,人想蹚过去都恼火。“一积水就要堵车,半天动不了,堵成一锅粥。”

  作为全国100个易涝城市之一,绵阳城区地势较低,周边多山区。短时间极端天气频发降雨量大集中,地表径流系数高、管网建设年代久远,让城区在近年来饱受内涝困扰。

  “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大的强降雨,安昌河、涪江水位升高,城区的积水就可能无法做到自然排放泄洪,再加上管网排水和泵站原有抽水能力有限,就极容易造成内涝出现。”蒋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