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3日电(记者陈健)“我以前每个月都是99分,7月份成绩都下降了,才98分!要是被别人超过了,我该咋个办哟?”这不是“学霸”在和同学说自己的成绩,而是四川省仁寿县藕塘镇齐心村81岁的农民杨柏林在与村里人谈论自己的分数。

  杨柏林所说的分数,是自家承包果园的评分。在四川省仁寿县,这里的农民不但要比分数,还实行“末位淘汰”。从2018年开始,仁寿县喜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齐心村流转6140亩土地,打造晚熟柑橘园。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公司以“劳务承包”的方式,将柑橘园按面积划分给村民来管护,村民从中获得劳务收入。

  许多村民抱着“打工心态”加入进来,其中包括43名贫困户。经过统一培训后,杨柏林和老伴承包了30亩柑橘园。

 图为四川省仁寿县藕塘镇齐心村5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秦伯清在管护果树。(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为四川省仁寿县藕塘镇齐心村5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秦伯清在管护果树。(仁寿县委宣传部供图)

  刚开始,有的村民认为反正柑橘园不是自家的,就不是太上心。“反正树子长得好不好,跟我都没啥关系,我就是个打工的。”一名村民坦言。

  喜安农业公司总经理徐文科看到了这个问题。公司随后出规定,头三年,村民管护一棵树一个月收入1元至1.4元,根据管护情况,有几角钱的差距;三年后,柑橘树开始挂果,按照柑橘品质、产量来进行提成。拿上了“绩效工资”,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

  “没事我们就培训,带着大家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去发展产业。我们希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票子,依靠柑橘产业甩掉‘穷帽子’。”徐文科说。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扶志,公司还规定,对村民承包柑橘园的情况进行打分,分数连续2年排在最后的村民,会被“末位淘汰”,由新人来接替。

  正式挨家挨户打分,是从今年1月开始的。评分人员拿着本子和笔来到柑橘园,宛如老师来班上检查作业,这让农民们像学生一样紧张了起来。

  杨柏林当了一辈子农民,没读过什么书,这辈子也没跟人争过什么长短。可年过八旬,叫人打分数,却一下子激起了他的干劲。“如果被淘汰了,不仅没有了收入,还要被村里人嘲笑,说你种了一辈子地连几棵树子都管不好。这可怎么得了?”杨柏林说。

  30亩柑橘园,面积不小,可以干的活很多。为了有个“好成绩”,杨柏林和老伴天刚亮就到果园,经常要忙到天黑,直到农业公司工作人员来催他们回家。

  这并非个案。许多村民的心态和行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有的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不回家,干脆带着馒头、榨菜在果园里当午餐;有的吃完晚饭后,出门遛弯也要顺便到果园看几眼,将果树照料得就像自家孩子;还有的在手机上经常看果树管护小知识……

  齐心村5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秦伯清已顺利脱贫。“我把果树管护好,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钱。”秦伯清说,加上自家5亩多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再也不担心返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