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机 客流稳定增长 串联合作与机遇
当更多人员搭乘动车出行,产业的承接、融合与升级也沿轨道悄然延展。
东方电气为国家电投等电力企业提供电力设备配套,中国二重为成飞集团、成发集团等航空航天企业提供铸锻件配套……在成德两地,企业在装备制造、通用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配套合作。
铁路公交化以来,成都平原同城化、一体化趋势正日益明显,各城市产业也呈现出多点布局、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趋势,区域经济“极核”现象和“溢出”效应加速形成。
要建设世界级城市,成都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吸引人才,铁路公交化正着眼于此。
在成都邛崃站附近,隐藏着一处“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重点区域——天府现代种业园。“能在这里落地,离不开公交化动车带来的利好,特别是在招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受益的不只是成都。
在雅安,铁路公交化为当地就业、脱贫等方面提供了新契机,“依托铁路公交化,增强了‘转移就业输出一批’的带动力,有效促进雅安贫困人口外出就业,让有意愿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就业更便捷、更畅通。”雅安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眉山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乐高乐园、瓦屋山等的建成和升级,公交化动车的开行将使眉山成为成贵高铁旅游线上的重要吸客点。
较公交化开行前,成都至邛崃、都江堰、青白江日均客流分别为2900、14200、2700人次,增长了60%、70%、250%;成都至德阳日均客流近2万人次,增长400%;至绵阳段日均客流4.8万人次,增长167%;至遂宁、雅安、乐山、资阳、眉山客流分别增长了40%-200%。轨道引领着人才、资本、资源等各类要素快速流动,为区域发展孕育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谋新篇 更大范围推行 沟通当下与未来
回望“十三五”,铁路公交化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望“十四五”,成都平原城市群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等,为成都平原城市群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交通该如何发力?
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看来,交通和城市就像是孪生姊妹,“城市发展由小到大,再到城市群,支撑这一发展的关键要素就是交通。”
成都的实践由此展开。随着铁路公交化运营不断深入,成都市内国铁干线、市域铁路、城轨交通融合发展,枢纽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每年减少私家车出行1000万车次,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助力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快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共同打造轨道上的成都都市圈。加快建设成渝中线、成自高铁、成达万高铁,成都至德阳、眉山、资阳的市域铁路以及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成都外环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2环9射”铁路公交化线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成都将继续肩负“主干”引领责任,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和兄弟城市一道协同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立体交通体系建设。预计到2025年,成都市域内铁路公交化线网里程将达到890公里,铁路公交化线网将辐射成都平原城市群全部8个城市,预计线网日均吸引客流从19万人次增加到70万人次,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更高标准推进铁路公交化,打破平原城市群空间地理束缚,推动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一体化、同城化、同步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