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摄影 杨树

  “政府针对人才引进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补贴,我们拿了不少。在企业刚起步特别缺钱的时候,这是雪中送炭;但现在企业经营状况好,希望登陆资本市场,通过补贴的形式把资金拿到手,反而让我们发愁。”1月29日省政协科技组的小组会上,省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的发言引起关注。

  为何发愁?会后,周涛向记者解释。他经营的大数据企业,有时会申请到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或者预备研究项目。假设一个平台建设费用200万元,企业投入100多万元的成本,实际上企业是盈利的。但是样的费用往往是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付到企业。

  这样一来,企业无法将这笔收入体现为主营业务收入。对于想要登陆创业板或科创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投入了100多万元的成本,财报上不体现为营业收入,而是体现为主营业务亏损,因此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相应减少。“可不就发愁吗?”周涛说。

  企业在缺资金的时候,政府可以直接输血,但对于一个瞄准上市的企业来说,需要的是业绩突出的财报。他注意到,在江浙、广东等地区,政府会想方设法把补贴经费变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政府给企业补贴,实际上是让企业建一个平台。对政府来说,通过在合同中明确建设内容和添加验收程序,就可以让这笔收入转化为营业收入。”

  周涛说,这只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其本质反映的是政府设身处地想企业之所想,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核心是要抓到企业的真需求。“财政既然投入,就要让企业能得实际的利,而不是表面得利。”

  他举例,现在不少政策鼓励企业牵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通常以事业单位为载体去做。但是一旦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这个事业单位,往往要求知识产权属于该事业单位,于是研发成果就成了具有国资属性的知识产权,企业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买不好用,买贵了不划算,买便宜了可能会触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高压线”,买之前还得花一笔评估的冤枉钱!

  “政府希望把科技成果落到本地,产业化后增加税收带来就业,这可以理解。”周涛分析,但落到事业单位本身则没有必要。在广深、杭州、上海等地,企业牵头做新型研发机构,政府给了支持,知识产权可以直接到企业,只是约定要在本地转化。“与高校合作的套路,或者搞基础研究的套路,不能直接移植到企业牵头的研发机构来。”他建议,对致力于产业化应用的企业来说,最终的绩效要体现到产业链上,体现到孵化的上市企业数量和产值上。

  “除了想企业之所想,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还要急企业之所急”,同在科技组的省政协委员王颖说。

  作为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谈到招人她就发愁。

  这是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最困扰她的事。公司招来了顶级领军人才,还需要为之配套配合研发的团队。“医药产业作为我省重要优势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但是我省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甚至在萎缩。”

  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排名前12名的药学专业学校中长三角区域有5所,北京有3所,而四川仅川大1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学院在校生仅有1300人,而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的药学院在校生,均有15000人以上。正是由于南药持续为长三角地区输送高端医药人才,为上海、江苏等地的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到毕业季,王颖就带着HR团队到处跑遍南药、北药。今年,公司计划再新增200多人,她已经在为之发愁。

  她建议建立西部药科大学,强化我省医药专业人才供给。“产业缺乏人才支撑,未来可能成为制约我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