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我所在的凉山州一样,我国还有不少民族地区都是刚刚脱贫,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和难点。”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常委、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认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产业是民族地区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最有效的途径。
贺盛瑜说,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具备出产特色农产品的优势。比如,四川凉山农产品具有“早、优、丰、稀、特、绿”的优势和特点,苦荞麦、石榴、青花椒产量居全国首位,烤烟、桑蚕茧、苹果、鲜切花、白魔芋、马铃薯产量居四川省第一。但是,当前规模经营发展缓慢、农业人才极度匮乏、电商物流渠道不畅、产品形态原始等问题,阻碍着民族地区农产品产业发展。
贺盛瑜建议,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新增农业支持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狠抓本土人才学历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双技”型本专科人才,服务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设物流配送和集散中心,整合电商平台企业资源,构建“电商平台+新型农业主体+消费者”扶贫模式,由新型农业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发挥大作用。比如通过整合校政企资源,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制订行业、产业、企业人才订单,定向为民族地区培养亟需人才;推进产教融合,重点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务工返乡青年等人群中培养培训农村电商物流产业后备人才,为他们提供电商创业、就业孵化培育指导服务。”贺盛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