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医生该忙看病还是该忙论文?”——一场来自全国人大代表分组审议现场的讨论

  新华社记者胡浩

  “前段时间我们到县医院调研,那里的医生很苦恼,做科研、发论文压力太大。我觉得,没有必要所有的医生都去做科研,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应该集中精力把病看好。”7日上午,在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的一番话引起热烈讨论。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

  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梁益建认为,要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就应当给医生们“减负松绑”,让他们集中精力加强临床诊疗,而不是把工夫花在写论文上。与科研、论文高度相关的评价机制,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催生学术造假等乱象。

  “你说得有道理。不仅仅是县医院,现在各家医院都在忙着做科研。有医生反映说,看病压力不大,论文压力大。这是个导向问题,不能让大家都奔着论文去、奔着指标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

  “医生该忙看病还是该忙论文?”有代表这样说,目前已经有医院正在探索相关改革,试行教职人员分系列管理、分类评价聘任的制度,还有医院建立了“临床教授体系”,让科研归科研、临床归临床。

  “考核评价和晋升机制应该有所调整,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等问题。”

  “要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让全科医生在基层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转诊。”

  ……

  代表们纷纷发表意见。

  从科研和临床的平衡取舍,到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再延展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场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在交流和碰撞中,代表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不少好的观点被吸纳到将以书面方式提交的建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