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李欣忆 史小露 文莎 徐莉莎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正式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炉,这是国家层面画出的成渝“双圈”交通一体化“蓝图”。《规划》有何亮点?它将给“双圈”建设带来什么影响?就四川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些目标,还需补齐哪些短板和弱项?围绕这些问题,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走访。

  怎么读?

  强化了战略地位和对外开放能力

  畅通陆海互济、四向拓展运输大通道——《规划》把成渝地区看做一个整体,提出了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布局,具体到东向、西向、南向、北向分别构建那些通道;并明确了近期重点建设的综合交通项目,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公路、干线航道、油气管道及储气设施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西部唯一的发展极核,《规划》突出了其战略定位和对外开放能力。”《规划》起草组相关人士表示,通过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实现国内通达、国际开放,支撑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泸州—宜宾、万州—达州—开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万州—达州—开州是首次在规划层面明确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身份。”省交通运输通规划处相关人士说,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必将更好地发挥多交通方式衔接转换和辐射带动最作用,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提供交通支撑。

  根据《规划》,成渝之间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推进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基本形成3个“1小时”交通圈,即“双核”间1小时交通圈,“双核”与两翼等区域中心城市之间1 小时交通圈,“双核”1小时通勤圈。上述人士表示,这突出了“双核”引领的作用,也是成渝“双圈”区别于其他城市群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