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不凡,“西方净土变”的代表性变相

  1984年冬, 旺苍县文化馆为编篆《文物志》,对全县文物进行了普查,在远景乡(如今的普济镇) 佛子岩发现了唐代摩崖造像群,共有39龛220躯造像, 高处有颜体楷书石刻“天竺飞来”,为省级文保单位。

  雷玉华介绍,佛子岩的13、20、25龛雕刻的“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是“西方净土变”很有代表性的一种净土变相组合,是研究佛教传播历史以及佛教思想流变的重要素材。

  “西方净土变”与“维摩诘经变”、“金刚经变”等类似,是佛教诸多经变的一种,即把文字经典以图画、雕塑等具象的形式展示出来、传播教义,有不同的主题,也有相对固定的表现元素。但在传播过程中,这些元素也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显示着佛教输入地对佛教的选择性消化吸收,以及本地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博弈过程。

  譬如,根据四川省社科院专家胡文和考察,四川石窟雕刻中几乎没有找到“未生怨”这一经典的“观经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阿阇世太子弑父囚母”按照儒家观点来看过于大逆不道,即便是宣扬因果报应,但也于“国情”太不符合。

  此外,旺苍县虽属广元地区, 但龛像却具有巴中地区造像的特点, 如西方净土变以阿弥陀佛与五十二菩萨的形式表现以及外方内佛帐形龛等, 都与巴中南龛造像的特点相似, 却在广元不见, 说明佛子岩造像主要受巴中石窟的影响。 旺苍地处广元和巴中之间, 这对研究两地区造像之联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佛子岩8号龛佛子岩8号龛

  除了文化和历史价值,佛子岩的佛龛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譬如第20龛中间的阿弥陀佛面带微笑立于莲台之上,胸前璎珞粒粒可数;两位菩萨一左一右侍立莲花上,头后面皆有桃形圆光;再往两侧又有观想菩萨和闻法菩萨。这些菩萨的位置高低错落,姿态各异:有的双手前放闭目沉思,有的一手抚膝双脚盘坐,此外还有双手捧十跌坐、双手抱膝双腿微曲、双手合捧跪坐、单手撑颊欲睡……每个雕像都姿态优雅、活灵活现、近于人情,与安岳的“水月观音”的世俗化神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作为一个群雕,又另有一番赏析滋味。

  可惜的是,这次继文革之后佛子岩佛像群最大的一次破坏使得人们难以再看到一千多年前雕刻艺术的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