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四川人影作业要增加覆盖范围

  到2025年,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达到35万平方公里,人工防雹保护面积4.1万平方公里以上。其二,到2035年,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技、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是省政府办公厅明确提出的人影工作发展的具体目标。

  那么,“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35万平方公里”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四川省辖48.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四川盆地、川西南山地区和西部高山高原区。据刘平介绍,未来人影作业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公里,通过空地结合在盆地原则上实现全覆盖;高原上因涉及很多边远地区,受天气系统移动路径人影作业条件的影响,有些地方无人机也不一定能够抵达,未来主要对森林防灭火、生态修复和保护等关键区域、重点区域进行覆盖。

  目前,四川人影作业(包括飞机和地面)年均覆盖率约26万平方公里,距2025年目标相差约9万平方公里。如何实现?

  “一是通过提升作业能力增加覆盖范围;二要拓展作业方式,发展无人机这种新的作业手段,因为无人机在高原上作业更具有安全系数上的突出优势。”刘平告诉记者,按照计划,年内就将启动高原无人机人工增雨作业这项工作。除了天上作业的飞机,省人影办也计划对地面作业装备进行升级完善,比如高炮的自动化改造、火箭的更新换代等。因为在人影专家看来,科技改造也是提升作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十三五”期间,一项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开展的包括业务、技术、安全等方面的人影现代化能力建设的综合评价中,四川在中期评估和期终评估都处于中等水平。“业务和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来支撑。而人才是我省人影工作比较欠缺的一个方面,与国内先进省份比较还有差距。”从事多年人影工作的刘平说。

地面高炮防雹作业。地面高炮防雹作业。

  扬长补短,未来人影工作将会这样变

  在刘平看来,根据新出台的《实施意见》,人影工作的任务更多更重了,对专业化的要求更高了,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严格了。

  任务更重——更加突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用。

  《实施意见》增加了人影作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比如,“组织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大气环境治理增雨作业”“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联合作业和科学试验”都是新要求。

  在围绕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人工增雨(雪)常态化作业服务方面,除提及传统的生态功能区森林草原外,长江流域川滇生态屏障、黄河流域若尔盖湿地、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是第一次明确纳入进来。“虽然攀西和川西森林草原的生态保护是我们长期开展的一项工作,但这次提出又有不一样的高度。近年来,攀西和川西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是需要首先实现突破的领域。”

  在大气污染治理上,人工影响天气也将有更多作为,比如改善空气质量。每年秋、冬季,盆地雾霾天气严重,人工增雨作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大气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专业化要求更高——《实施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长期稳定、专业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加快作业飞机驻地向专业化发展。”

  刘平认为,人影作业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持续性工作,而人影作业队伍素质是人影作业效果的根本保障,所以省政府对人影作业队伍建设和驻地建设提出了“专业化”要求。

  所谓“专业化”,自然不是仅仅简单培训一下,而要强调作业设备操作的规范性、作业流程的规范性和装备的安全性,强化制度建设、强化队伍的延续和稳定。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人影作业队伍并不稳定,技术娴熟的作业人员流失较大,队伍专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安全至上——《实施意见》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写“健全监管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其中,特别提出“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将人工影响天气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考核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据刘平介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装备包括飞机、火箭、高炮以及作业弹药等,无论对于具体操作的作业人员还是作业覆盖区域的普通群众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安全生产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底线要求。“文件特别关注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的安全,体现出省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实施意见》对做好作业人员安全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健全人身意外伤害险、公众责任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成都市已经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上作出了有益尝试,希望进一步推广到全省。”刘平说。

  (文中图片由四川省人影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