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 要

  她是电子科大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导,常被人称为“同学”

  她的研究能在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探测地球正在发生什么

  目前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四川在线记者 李寰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1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全国共30人,年仅27岁的夏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者。

  川妹子夏娟是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不到24岁就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获得正高级职称并成为硕导,25岁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导。

  夏娟说:“很多人都说我的人生顺利到匪夷所思,但只有我的家人和些许挚友知道这其中的千转百回。幸运的是,即使曾身处黑暗崎岖的道路,这一路上‘榜样的力量’,像极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接近梦想的地方。”

  论文登上了《自然·物理》杂志

  11月29日,记者在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见到夏娟。

  清纯的脸庞,红色运动衫,运动鞋,眼前的夏娟长相清秀、举止活泼,很难把她与“学富五车”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我2018年到电子科大工作并担任硕导研究员,2019年被评为的博导。目前组里总共有3名博士后,7名博士,9名硕士。”夏娟细数他们组里的学生,很多都比她年长。

  夏娟是做新型低维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相关研究的,其中一个方向是研究“极高压环境下的新型压强传感器”。她举了一个例子,人类生活在一个大气压的压强环境,那么在深海一万米处就相当于是一千个大气压。目前,科学家利用基于传统的压强传感器进行深海、深地等极端环境的探测,但是受限于传统加工工艺及材料性能等各方面的限制,现有压强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压强测量极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例如目前传统压强传感器能够抵达的压强测量极限为一千个大气压左右,如果要进入到更深的区域探测,就会因为传感器的测量极限及精度不够而无法实现。

  而夏娟所做的研究,就是将一类叫“二维叠层材料”的新型低维半导体用于压强传感器中,由于这类材料薄到原子级别,其灵敏程度极高,且兼具高柔韧性、高机械强度等独特优势,非常有利于制备能够适应极高压等恶劣环境的新型压强传感器。她和团队在实验室内可以模拟一百万个大气压时的环境,不仅能够实现在远超深海一万米区域的应用,还能够在地震、火山爆发等极端地质条件时去探测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和了解深地深海领域至关重要。

  正是这项高压物理研究,夏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发表了论文——《二硒化钨-二硒化钼双层异质结的层间强耦合及高压调控研究》,开创了电子科大在该期刊上发表原创文章的先河。也正是这些前期研究和积累,让夏娟入选了“2021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该项目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重点引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人才,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人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