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请通报未来半个月的蔬菜上市情况。”12月2日9时,线上会议刚开始,陈孝建就抓起了计算器。这位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会长说,把产量算准,才能实现更精准的调控。
彭州严阵以待的背后,是并不乐观的气候走势。11月底,农业农村部通报:全球已经进入拉尼娜状态,将对在田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这也意味着,四川的蔬菜产销供应将在今冬明春面临一场大考,目前,相关准备工作做得如何?
产得出产得好:
分区施策防低温冻害
“室外气温低于5℃,就要及时加温。”面对技术人员的讲授,资阳安岳县龙台镇种菜大户蔡勇掏出了笔记本。
蔡勇种植了200亩反季节蔬菜,瞅着气温越来越低,他赶紧在11月底给自家大棚添置了5套加温设备。去年冬季,因为保温不当,蔡勇的反季节蔬菜减产了三成。
入冬之后,四川多地都从“稳产量”的角度保障“菜篮子”。
省农业农村厅园艺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川内各蔬菜产区特点,省级层面明确分区应对“拉尼娜”。具体来说,露地喜凉蔬菜陆续进入采收期的川西平原,重点做好保温防寒,及时组织采收;正值生产关键时期的攀西喜温设施蔬菜,则要提高设施保温性能;川南早春设施蔬菜产区和盆周山区,要合理布局蔬菜品种,提前准备农资。
“产得出”更要“产得好”。
“一家一家地查。”安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眼下,当地罕见地在冬季组织专业执法队,进驻农资市场和蔬菜产区,目的就是严控农业投入品。
全省层面,确保蔬菜“产得好”则有两招:组织专门技术人员下沉产区和实施蔬菜“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最终,从源头管好农资质量。”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坦言,作为全国重要的冬春蔬菜生产优势区和“南菜北运”生产基地,我省常年外调1000多万吨蔬菜,且主要集中在冬季。因此,确保“产得好”,既是保障“舌尖上安全”的需要,也是擦亮川菜金字招牌的必要之举。
运得走和存得住
提前储备运力和仓库
“签了合同就要履约!”12月4日上午,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内,五家运输企业和仓储单位陆续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拉尼娜”现象之外,另外两个影响今冬明春蔬菜保供的变量,是疫情和蔬菜储备能力。
首先要确保储备运力,“要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畅通田间到餐桌的联系。”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已明确:将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并严禁违法断路等阻断交通的行为。
此外,蔬菜储备能力还指向能否“存得住”,目标是调控蔬菜供给、平抑价格。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的菜价暴涨表明,必须建立健全蔬菜储备“储旺保淡”机制,做到“旺吞淡吐”以调剂市场。
“增加了两万立方米的仓储库容。”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珺介绍,12月之前,公司已经在青白江区和彭州市租用了4处冷藏库,能够将自家食用菌的销售时间延长1个月。
不过,到底要“存多久”以及“何时卖”才能稳住市场,还要看价格监测。
四川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毛刚透露,针对今冬明春的寒潮预期,中心已和川内多个蔬菜批发中心建立市场信息监测共享机制。重点共享蔬菜到货量、到货结构和价格走势,“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协调补货,稳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