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我们注意到,您这两年建议的重点都是引大济岷工程。

  郭亨孝:因为这个成熟度和紧迫性最高。

  先看成熟度。引大济岷正式提出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设想提出来更早。通过长达几十年的技术论证,建设的技术层面已不存在任何障碍。

  再看紧迫性。这些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快速,用水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以成都平原地区为例,过去,这里主要靠都江堰分流岷江水来维系生产生活。近年来,随着都江堰灌区改扩建和人口增加、产业发展和城镇扩张,岷江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目前,整个岷江上游来水使用率超过50%,而公认的警戒线是40%。

  今后,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这样的警报越来越多,工程建设已是等不起、慢不得。

  川观新闻:能否介绍下引大济岷工程的概况。

  郭亨孝:先说明一个前提。大渡河流域工业不多,水质好,水量也大。根据测算,适当取水完全满足成都平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不会影响大渡河流域本身的水生态水环境。

  目前已经确定,取水口放在甘孜州泸定电站库区,设计年取水量是27亿立方米,只占该断面年径流的十分之一,不影响该流域正常的生产生活生态用水。

  根据规划,取水线路总长304公里。其中,主干道长190公里。工程进入成都后分为南北两个支线,北线最终汇入东风渠,南线一直延伸到东部新区。工程概算投资680亿元。

  工程的特点是取水成本低,取水口的海拔高度是1300多米,沿途水基本可以自流。同时,工程充分利用了整个成都平原原有渠系,投资成本少。同时,工程的移民支出只占总投资的10%多一点,远低于其他水利工程的30%占比。整体来看,这是一个相对经济、实惠的民生工程。

  川观新闻:成都平原地区什么时候才能喝上大渡河的水?

  郭亨孝:大概需要8年。快一点的话,可能只需要6年。

  应对城市极端暴雨灾害

  要防范“外水进城”

  川观新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了自然灾害防御,特别是城市防洪。还有不到两个月四川就入汛了,今年防汛减灾工作怎么抓?

  郭亨孝:首先,是完善整个防汛抗旱指挥系统。

  去年,各级指挥长由过去的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改为政府一把手担任,水利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常务副指挥长,应急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二常务副指挥长,同时明确水利部门作为技术支撑部门。今年,将在此基础上继续理顺汛减灾指挥体系。

  其次,更加强调流域调度“一盘棋”。雨情汛情是以流域为单元而动态发展的,所以必须要统筹上下游、干支流的防汛减灾。就在前不久,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在四川十大流域机构设立专业机构,为各流域的水旱灾害联防联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再者,从今年起,省级财政拿出一亿多资金,实现基层一线的防汛观测人员、观察人员同工同酬,把防汛的基层触角做得更扎实。

  最后,在城市防洪方面,强化对重点城市、特大型城市进行应对极端暴雨天气的应急演练和预案编制。同时,根据大部分城市极端暴雨灾害特征,我们要求各地确保极端暴雨天气期间外围水流不进城,以降低城市受灾程度。

  脱贫攻坚结束了

  但老百姓吃水问题还要管下去

  川观新闻:通过脱贫攻坚,四川已经解决了农村喝不上自来水的问题。但是,老百姓仍然反映两个突出问题:供水的稳定性问题和用水成本问题。

  郭亨孝:先表个态:决不因为脱贫攻坚结束了,就不抓老百姓的吃水问题了。

  针对老百姓反映突出的这两个问题,今年四川将在全省22个县开展试点推进乡村水务,预计最终扩展到60个县。

  试点的重点内容有两个。第一,是探索乡村集中饮水公司化运行。主要以大中型水库为水源,实现集中供水。考虑到农村自来水管网的运营成本问题和农村自来水的公益性,省上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补贴,县上再拿出一点进行配套。进而,降低吃水成本、提高供水质量。

  第二,针对山区分散居住的农户,我们将探索尝试通过小水库、山坪塘等水源工程建设,巩固老乡们的吃水安全。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