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不断变革、发展和完善,截至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超过4000家;而作为西部金融重镇的四川,目前已经有上市公司161家、总市值2.7万亿元,均排名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较5年前分别增长47.7%、46.7%,这充分体现了四川在资本市场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上市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上市公司是引领社会经济转型和进步的“排头兵”,但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社会大众对其社会责任的承担表现也寄予厚望。

  而四川上市企业也不负众望,5年来,四川上市公司税收贡献共计713.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57.7万人,441家次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共计1020亿元。

  截至2021年底,四川经济证券化率达63.9%,较2017年提升28.8个百分点。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产业集聚效应来看,上市企业不仅可以有效发挥上市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还可以借助企业上市、开展资本运作,将有效推动同类企业、产业上下游之间相互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吸引一大批加工配套和上下游关联企业。

  这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膨胀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加速地区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带动。

  四川上市企业的发展,也很好验证了这一理论。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四川上市企业产业机构也在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四川超过七成上市公司属于“5+1”重点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省规上企业的18.1%、28.6%,较17年同期分别提高6.3和3.3个百分点。

  经济转型 研发实力显著增强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不仅仅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上市企业都是承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将拟上市公司培育好,让已上市公司深耕当地、做优做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川的产业结构优化,从近五年上市企业类型和行业就可以看出趋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四川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分别为15家、39家,北交所开市以来已有4家省内企业上市,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已达22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新增上市公司中,55%都属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行业。省内上市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共计1367项,软件著作权共计302项,主编及参编国家标准23项。5年来,四川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逐年增长,累计研发投入774.3亿元。

  其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0.4%,平均研发投入金额近5000万元。上市公司累计实施股权激励69家次,授予激励对象的股票、期权合计达9.3亿份,人数超4000人。

  上市企业龙头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上市公司在区域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拓展区域产业的规模、提升区域产业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并决定区域经济的产业形态、产业构成、产业走向。

  2017年以来,四川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超过2339亿元,募集资金很大一部分都被运用于转型升级;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更是重点领域。

  具体来看,川企通威股份带动四川打造“千亿光伏产业集群”。在通威的带动示范下,众多光伏产业新主体纷纷在四川投资相关产业。其中,通威太阳能与天合光能联合投资60亿元,打造年产15GW切片项目、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福建奋安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的光伏支架生产基地项目,侨源气体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特种气体生产基地项目等众多领军型企业相继入驻金堂。

  除此之外,天齐锂业支持遂宁建设“锂业之都”,天原股份布局锂电新能源助推宜宾向绿色新兴产业拓宽发展空间,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还有众多上市企业通过自身产业,吸引相关产业链投资,都为四川经济产生了有利影响。

  一个头部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加速器”,同时也是“区域+产业”品牌集群式崛起的重要方式。在未来,四川上市企业在做大做强自身产业的同时,必将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做到地区经济与企业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