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构建促进文旅消费长效机制

  让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今年春节,四川文旅迎来“开门红”,接待游客人次全国第一。“文旅消费正迎来快速回暖的蓬勃热情。”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节日出游消费的快速释放,如何继续发挥好四川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持续吸引和撬动外来消费成为关键。此次出台的“36条”提出,“支持地方发放文旅消费券、体育消费券”“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滑雪旅游度假地等新业态园区(基地)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打造文化和旅游网红打卡地”等,究竟有哪些新的考量?

  “支持地方发放消费券,不仅仅是财政资金给予支持,更多是引导社会联动发放文旅消费券,提高文旅惠民消费支持力度。”该负责人解读说,刚刚过去的春节,全省文旅系统上下联动并联动媒体、金融机构、大数据平台等多家协办单位共同参与,推出“安逸四川新体验”活动,将消费券发放与文旅网红打卡地推介相结合,以“财政+市场”方式,线上线下发放抢购券、消费券、抵扣券等春节“大礼包”累计超过7400万元,其中南充、宜宾等多地发放消费券力度均为“史上最大”,有效刺激带动了文旅消费热情。

  对此,该负责人介绍,“36条”在促进旅游消费方面,将更加强调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力度,着力建立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长效机制。同时,以创新求突破,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产品创新、场景创新、业态创新,探索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模式。

  “文旅消费具有很强的淡旺季之别,但积累了三年的消费热情或许今年将得到持续释放,希望通过系列举措推动,让文旅消费更加热起来、火起来。”该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比如围绕持续优化产品供给,将支持培育冰雪阳光、潮玩景区、视艺空间、嗨趣运动、天府手造、舌尖美味、精彩演艺、品味酒店(民宿)、精致露营、夜间嘉年华、国风古镇等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网红打卡地),打造全景式、沉浸式、互动式体验的文旅消费场景,促进传统消费场景提质增效。再比如,围绕支持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消费体验新基地),将积极发展产业融合度高、品牌影响力大和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旅游消费新业态,支持鼓励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商务、体育、中医药、天文、教育等领域相加相融、协同发展,推动旅游消费业态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品质化升级发展。

  此外,针对体育消费、户外运动消费,“36条”还提出继续推广“体育贷”。对此,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着力破解中小体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1年7月,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与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形成针对体育企业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贷款损失风险进行分担,并对企业融资成本予以补助。去年“体育贷”合作银行共计向全省21家体育企业发放贷款41笔,累计贷款金额10134.43万元。今年,该政策将持续深入实施,预计实现“体育贷”投放2亿元,惠及体育企业超过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