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照梨园——大学生李丹网上卖梨盘活家乡梨产业
“果子虽然已经摘完,但清园也很重要……”在达川区明月江街道新学村山坡上的水果基地里,新学村党总支副书记李丹正与村民们一起清除梨园里的杂草,为接下来的施肥做准备。
李丹今年35岁,担任新学村党总支副书记前,在浙江一家知名企业上班,还拥有自己的电商商铺。
2019年,李丹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村党支部书记找到她,希望她可以回村工作。
“一方面可以陪陪父母和孩子,另一方面回到家乡也大有作为。”李丹怀着这样的想法,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成为了一名村干部。
李丹读过大学,刚回乡时被安排负责办公室工作。但她觉得回到家乡,就应该走到群众中去,在与驻村领导沟通后,于是开始走村串户,倾听乡情民声。
江阳黄花梨具有水分足、甜度高、皮薄、肉质细腻等特点,作为新学村的特色产业,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李丹发现,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劳动力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江阳黄花梨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结合自己多年的电商经验,李丹认为,要想重树江阳黄花梨品牌,首先就要打通网络销售渠道。
由于父母的精心管理,李丹家的黄花梨品质和味道都属上乘,她将自家当作“试点”,在网上卖梨,结果很快就销售一空。
新学村离城区不远,梨子采摘后直接就可以拉到城里售卖,但这种“散卖”的方式,既没有稳定客源,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并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打造江阳黄花梨品牌。乡亲们对网上卖梨不“感冒”。李丹召集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开会并承诺,“你们在城里卖什么价格,我就按这个价格上门收货。”既可以按市场价卖梨,又节省了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果农们自然乐于将梨卖给李丹。李丹把梨子收拢,再从网上卖出去,相当于一根纽带,连接了果农和电商平台。
“最初是通过微信,后来又拍小视频在抖音上卖,甚至在地里一边干活一边开直播卖黄花梨。”新学村的种植大户说,网上的销售渠道打通了,销量大幅提升。
要打造黄花梨品牌,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不能弱。李丹联系农科院的专家免费给乡亲们上课;通过有机肥料提升黄花梨的产量和品质;通过优化包装,提升黄花梨的品牌形象……在李丹的带领下,新学村黄花梨产业现有500余亩,其中新发展100余亩,年产量超过8万斤,年产值达24万余元,不仅解决了78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目前李丹正在积极筹划在村里建一个冻库延长梨子的售卖期,不断挖掘黄花梨文化内涵,做大做强黄花梨产业。(来源:达川区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 四川宣汉:东西部协作之花在巴山大峡谷 精彩绽放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6:10
- 通川区西城街道巴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6:09
- 聚焦招大引强 聚力智能制造 达州市通川区持续掀起招商引资新攻势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6:06
- 避险转移1793户3329人 “双节”期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筑牢安全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6:03
- 达州达川: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卫健服务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4:35
- 达州达川:抢抓时节 29万亩油菜种植有序推进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4:34
- 渠县籍著名作家贺享雍入选国家级先进典型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4:31
-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考古计划暨考古攻坚队组建方案讨论会召开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4:28
- 以点带面!达州市通川区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位建设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1:53
- 四川大竹: 1.7万亩柑橘喜获丰收 甜蜜上市
- 评论() | 分享10月12号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