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帆 江芸涵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又称成都中小学“作息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此后,四川省教育厅以发简报形式转发了成都市做法,提出在全省推广,要求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成都市教育局为什么要出台“作息令”?有些网友质疑“作息令”走形式,真正能为孩子减负吗?面对中高考的压力,各地各校能否落实到位?
11月9日,带着这些问题,川观新闻记者独家对话成都市政府总督学石斌,深入解读成都中小学“作息令”。
为什么出台“作息令”?
“双减”走深走实举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记者:成都市教育局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布“作息令”,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何在?要解决什么难点和痛点?
石斌:这不是刻意选择的时间节点。成都作为全国“双减”试点城市之一,一直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成都市新津区第一小学上午设置35分钟大课间,孩子们除了做学校统一组织的眼操、课间操、校内自编操,还可根据班级特点做个性化的锻炼。
今年5月,我们在全市推动开展“小学作业不回家”,要求学校合理布置、调控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利用自习课和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能基本完成作业。同时,为了解小学生作业负担的真实情况,我们面向社会开展大调研,38.6万名家长积极参与了问卷调查。针对家长反馈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及时反馈给相关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指导学校进一步优化作业布置,调控作业总量;另一方面,对家长反映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开展专题调研。如有的家长反映,学生到校时间过早,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等。我们认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才能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部分学校作息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需要进行调整、规范。基于此,我们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作为深入推进“双减”落地的一个重要抓手,印发“作息令”,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强化“三个导向”,即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家庭、把作业留在学校。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劳逸结合,保障充足睡眠;把空间留给家庭,就是希望家长有空间和孩子们聊聊困惑、谈谈收获,加强父母与子女沟通、交流和陪伴,融洽亲子关系;把作业留在学校,就是要我们的学校要合理布置、调控书面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利用自习课和课后服务时间在校内能基本完成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这也是“作息令”出台的初衷,我们希望以生为本,遵循育人规律,家校社协同,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息令”亮点特色
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实行分类引导
记者: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发布的内容,此次颁布的“作息令”并不属于新规。那么,此次发布的“作息令”与之前发布的有关内容区别在哪儿?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石斌:我们这次出台的文件是将教育部“五项管理”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行课时间、睡眠时间等有关规定进行了全面梳理,整理出了一日学习生活常规的时间线。此外,在制定这份文件过程中,我们也参照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关于鼓励学生午休的经验举措,所以我们明确保障学生午休时间,同时指导学校因校制宜积极创设午休条件。从而,合理安排学生一日在校的行课时间、课间休息、午休、课后服务、晚自习以及放学就寝时间。
成都市成华实验小学校学生们的午休时光。
但是我们此次出台的这份文件是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里面的内容有一些是规定性的、有一些是倡导的、有一些是鼓励的、有一些是禁止性的,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层次的规定来指导城乡学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比如午休,有些学校可以提供躺平睡,有些学校没法提供,有些离家近的孩子可能申请回家睡,所以我们既提出了学校需要保障至少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又提出分类引导,而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趴着睡或者都不能睡。在这份文件中,分类引导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如何认识“作息令”?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记者:面对中高考压力,你们认为学生、家长、老师应该如何认识并适应“作息令”?
石斌: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共识:没有什么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障睡眠、劳逸结合、加强沟通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自我管理习惯、时间管理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对于家长,比孩子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身心健康,能够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与社会的关系。家长可以多一些时间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心灵,与他一同度过珍贵的童年、青春时光,并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于教师,要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科学育人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从“教书”向“育人”转变。
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将每天8:25—8:30设置为早读时间,让碎片化的时间发挥更好的育人价值。
如何实现令行禁止?
落实五方责任,接受公众监督
记者:如何实现令行禁止,更好地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石斌:大家在这次的文件中可以看到,我们落实了学校、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责任督学、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家长五方责任。
我们要求公布“作息令”,并让学校接受公众监督。同时,我们要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学校开展自查自纠,也要求责任督学范围内的学校实现作息时间督导全覆盖。同时,成都市教育局面向社会公布了举报二维码,我们每天根据收到的举报信息,都会一对一地反馈给对应的区(市)县去核查和指导学校调整。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对标调整了作息时间,积极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开展适宜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保障学生午休,控制作业总量让学生基本能在校内完成。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有时候跟家长解释沟通不到位,我们也会及时跟相应的区(市)县和相应的学校沟通。
如何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
持续深入落实“双减”,从“教书”向“育人”转变
记者:在后续的工作中,你们还将会从哪些方面发力,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同时,从长远来看,“作息令”如何带动减负以及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
石斌:落实“双减”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需要家校社协同、校内校外形成合力。下一步,成都市教育局还将深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评价改革,转变育人方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从“教书”向“育人”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为重向能力为重、素养导向转变,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图片由成都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