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Axxxx驾驶员请注意,你已超速,请保持安全车速行驶。”随后,旅游大巴的行驶速度下降到安全范围。

  “这个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车速,还能监控到抽烟、打电话、疲劳驾驶这些危险驾驶行为。”客运班线车驾驶员谭某如是说。

  12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了解到,今年以来,该总队依托四川省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行业监管平台,充分运用“智能+”科技手段,保障客运车辆安全。截至目前,2023年全市“两客一危”事故数同比下降50%。

  科技赋能

  对178家“两客一危”企业精准画像

  12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智慧监管中心看到,10多台电脑摆放在不大的办公室内,另一面墙壁上,实时显示着出租车、大巴车的监控画面。

  “一旦监测到大巴车司机出现各类影响安全驾驶的行为,后台会及时报警,我们收到报警信息就可以及时查看录像,并实施纠正。”据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客运大巴车、危险品运输车、客运出租车都在监控范围,大货车则通过GPS实时定位,以保证行车安全。依托智慧交通信息化建设平台,引进第三方监控,打造形成“24小时查隐患,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新局面,实现对全市重点营运车辆运行情况全天不间断监控。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2023年全市“两客一危”事故数同比下降50%。其实,在前期的走访中,有“两客一危”企业负责人反映,部分安全人员能力不足,难以发现安全生产管理漏洞。对此,该总队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依托“运政大平台”数据和管理部门通报数据,从企业车辆、企业人员、安全事故、行业监管4个维度,以及超期年审占比、车辆二级维护频率、无二级维护车辆数、驾驶员记分情况、重点监控人员占比、安全事故数、违法违规通报数、未接主防车辆占比、二级报警处理率、综合监管异常数、电子运单异常数等12项评估指标出发,对全市178家“两客一危”企业(包含区县分公司)进行“画像”,“点对点”帮助企业排查风险隐患,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执法人员现场执法

  执法不再“一刀切”

  说理式执法越来越常见

  近日,执法人员在开展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成都某物流公司驾驶员邹某驾驶川AD56*中型罐式危险品运输车辆途经郫都区港华路,车上装载着6200升柴油,车内自行安装有GPS电源开关,且卫星定位系统处于关闭状态。

  执法人员现场对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以近期危化品车辆发生的安全事故为例,引导其充分认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我只要注意行车安全不就行了,不开定位怎么就属于不安全驾驶了?”面对当事人的困惑,执法人员耐心进行说理式执法工作。

  “按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危险货物承运人在车辆运行期间应当通过定位系统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监控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恶意人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不得篡改卫星定位装置数据。”执法人员摆条例、讲规定,将当事人的违法事实构成了法律法规规定的何种行为、何种情形阐述得一清二楚,明确说明了处罚事实、依据、内容,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如果车辆脱离动态监控,经营主体不能实时掌握车辆动态,疲劳驾驶、超速等危险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提醒整改,也就不能更好地保障驾驶人的安全。”

  今年以来,类似的说理式执法越来越常见。据执法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司机体验到柔性执法的温度,该总队编制出台“3+2”清单(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首违不罚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将30项处罚事项、2项行政强制措施事项纳入清单,为执法人员开展包容审慎执法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避免“一刀切”式执法;制定《成都市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客运出租汽车部分)》,科学合理划分裁量阶次,压缩裁量空间,避免执法随意性,最大程度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据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