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市汽车保有量突破630万辆,早高峰通勤量达550万人次,如何保证通勤效率,提升市民的通勤体验,是城市交通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同时,随着成都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老旧小区的居民幸福感如何提升,城市老旧街区如何焕发新活力?
12月13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专项集中观察活动暨推进会召开,十多名来自成都各界的市民观察员,走进新津区天府农博园美丽乡村示范长廊、邛崃市文脉坊、大邑县元通路-锦祥路,感受交通建设带来的便利,体验城市更新带来的改变,提建议、话发展,共同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推进会现场
24条“断头路”打通
让市民“行”得方便
上午10时,观察团首先来到天府农博园美丽乡村示范长廊。该道路为天府农博园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的连接线,线路全长9.5公里。
据现场讲解员介绍,过去,成都市民乘坐地铁10号线到达新津站后,需绕道新津城区到天府农博园,总路程达15公里,驾车25分钟才能抵达。随着天府农博园美丽乡村示范长廊项目建成后,地铁新津站至天府农博园有了便捷通道,通行里程由15公里缩短至5公里,驾车仅需5分钟即可抵达。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市民到天府农博园游玩,道路建成同步还开行了农博公交专线XK7路。”现场讲解员说,该线路总长度10.5公里,开行时间为8:00-19:00,单车单程运行时间约23分钟,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市民观察员参观元通路-锦祥路
随后,观察团来到大邑县元通路-锦祥路。据大邑县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涉及元通路、锦祥路两条改建道路,其中元通路主要连接大邑大道、邑新大道两条主干道,锦祥路则连接元通路、雪山大道,过去这两条道路由于建成时间久,道路坑洼、破损严重,且经常出现雨污水倒灌的问题,一下雨,道路就没法走了。
随着改造的完成,周边小区的7000户居民出行更加便利。同时,区域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高峰时段雪山大道与邑新大道、大邑大道交叉口是大邑城区最为拥堵的两个交通节点。”该工作人员说,项目建成后,在雪山大道、大邑大道、邑新大道三条“π”字型主干路之间增加两条“T”字型连接道路,串联形成“井”字型路网,进一步完善了片区路网结构,同时彻底解决了片区长期存在内涝问题,切实提高了该片区路网通勤效率。
据了解,今年以来,成都持续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路网不断完善。中心城区沙西线、商贸大道陆续建成通车,打通市域“断头路”24条,完成50条道路黑化、300处小区出入口治理、2.1万处井盖病害治理。同时,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全市建成各级绿道764公里,累计建成天府绿道6812公里;构建中心城区白行车道骨干道路约95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和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除了道路建设,在轨道交通方面,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600公里,今年开通运营9号线二期,持续推进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推进轨道交通资阳S3线、成眉S5线等市域(郊)轨道项目建设,共计168.7公里(成都段88.6公里)。中心城区12条公交专用道得到优化调整,新开及调整接驳公交达20条。
道路、轨道交通、公交线路的建设优化,让全市的通勤效率进一步提升。当前,成都市平均通勤距离为9.9公里,平均通勤时间39分钟,45分钟以内通勤比达70%,绿色通勤出行比达67%,城市交通绿色转型趋势总体向好。
▲市民观察员参观文脉坊
2024年将改造老旧院落630个
让更多群众“住”得幸福
通勤效率关系着市民“行”得便利,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是为了市民“住”得幸福。
当日,观察团还前往邛崃市文脉坊。“这里是拆迁重建的吗?原先的老百姓居住得远吗?搬迁改造意愿强吗?”市民观察员付艳现场提出疑问。
文脉坊位于邛崃市中心城区,原址街巷内遍布多建于80年代的低矮平房,空间逼仄,侵蚀严重。“不少房屋都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群众对于更新改造的意愿很高。”现场讲解员说。
▲文脉坊
据了解,文脉坊改造前为文脉巷,其内共有居民754户。作为古城文化的活态标本,随着城市的演进和岁月的洗礼,空间肌理遮蔽、历史遗珍蒙尘、公共功能缺失、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凸显。如何在历史保护传承、尊重群众意愿和未来发展之间达成平衡,是推动项目落地的先决条件。
现场介绍,改造后的文脉坊,一方面延续空间肌理,原址保留文脉巷、何家巷等4条街巷,原址重建王家大院、段氏旧居等明清传统院落,重塑“一街四巷连七坊,三社六馆重九院”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梳理历史遗存,甄选遗产遗迹和古树名木,并登记造册、编号归类,最大限度保留、利用、复原,留住古城历史的“真形态”和“原文态”。
“虽然整体建筑比较复古,但我还是觉得商业性有些强,给市民提供的公共活动空间少了。”付艳说,如果坊内的讲解员可以变成原来的居民、学生,从他们口中传递文脉、传递历史文化的变迁就更好了。
为了让历史文化得以呈现,这里还为社区居民带来了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空间服务。由知名导演团队策划打造的邛崃首个沉浸式互动文化场景《临邛汉卷》,以方阵巡游、乐器演奏、互动舞蹈等演出形式,增进群众文化体验感和参与感。
▲市民观察员参观文脉坊
2023年以来,成都市推进省体育职院、文庙等81个片区更新,新启动25个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3062个、城中村改造2482户。改造完成616个老旧院落,惠及居民7.9万户。
根据计划,2024年成都将继续实施片区更新项目45个,老旧院落改造630个,惠及居民8万户;城中村改造项目109个,涉及居民8.2万户,实现有效投资347.14亿元。进一步推动城市更新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市民,全面提升幸福成都品质。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