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4月1日起,成都正式推行专用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注册地在成都的市场主体,在申请上市、贷款融资、申报政策等时,只需在一个地方统一开具一份专用信用报告,便可代替一摞无违法违规证明,实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最近出台的“成都民营经济55条”,也涵盖了这一举措。在第二期“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不少企业表达了对该举措的关注。

  5月22日,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对有关企业进行了回访,了解该项举措的具体落地情况,以及企业对举措的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等。

  专用信用报告是企业的一张“名片”

  截至5月21日,成都市共开具专用信用报告1762份,意味着平均每天开具出至少34份专用信用报告。四川在线记者注意到,这些专用报告中,申请上市是主要用途之一。

  成都信用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在申请上市过程中,公司要为本公司和所有分公司、子公司、控股法人股东开具有无违法违规情况证明,“每家公司都要分别去注册地的市场监管、税务、公积金、社保等十余个单位办理,所有证明跑下来起码得几个月。”

  而现在,对企业而言,只需网上申领专用信用报告、花几分钟就能从网上打印下来,提交后就管用。“很多时候在参与项目招投标时,都需要提供无违法违规证明,按照过去的方式,办理流程既繁琐还很花时间,但投标时间是有限的,机会不会一直等我们。”成都汀兰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说,专用信用报告的推行,解决了很多企业的发展烦忧。

  “没有信用,在市场上寸步难行。”作为受益者之一,中云汇(成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巩宁宁说,企业在开拓省外市场时,会将专用信用报告作为自己的“敲门砖”主动递上,“省外的政府部门、投资方对我们都不熟悉,这时候一份专用信用报告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提升信任度。”

  “专用信用报告就像一张多维度的名片,全方位展示了我们的财务健康状况、历史信用表现及合规性等多个方面的信用情况。”作为一家专门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的企业,四川一企无忧企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碧不仅自己是专用信用报告的使用者,还是“推荐官”,“我给我们服务的每一家企业都推荐了专用信用报告,大家都给了很好的反馈。”

  8月1日前实现39个领域全覆盖

  “专用信用报告推出后,有没有违法违规记录,报告上一清二楚。若企业产生了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信用造成了影响,如何才能快速修复呢?”回访过程中,巩宁宁反映,在信用修复上,企业还存在着一些信息“盲点”,希望可以得到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

  “目前我们正在一些区(市)县探索开展‘两书同送’工作。”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处工作人员回应道,这项工作指的是,执法部门在向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也会将《信用修复告知书》同时送达,让企业第一时间就知晓,信用修复的具体流程步骤是什么,“在部分区(市)县探索开展的基础上,会尽快在全市推广开来。”

  《成都市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提出,将通过共享全市39个领域相关信息,形成市场主体专用信用报告。4月1日起,成都首批推出的专用信用报告已经涵盖了25个领域的相关信息。回访时有企业询问,何时才能实现39个领域全覆盖?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正在积极对接科技、邮政、体育等14个部门,确保8月1日前专用信用报告覆盖全部39个领域;同时也在加快研发一码通功能,同步实现索证单位可通过扫描企业二维码查看其专用信用报告,更加方便企业办事。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还在积极扩展专用信用报告应用场景,逐步扩展专用信用报告覆盖上市主体实控人、董事监事高管等自然人,同时大力探索在成渝两地、成德眉资四市推动专用信用报告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