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成都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开幕。会议期间,养老服务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来自总工会界别的成都市政协委员林泽虹和胡川分别提交提案,针对老弱群体助浴难题和康养结合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广告

  成都市政协常委林泽虹在提案中展示了调研情况,在穿衣、吃饭、如厕、上下床、室内活动、洗澡等六项日常生活自理活动中,洗澡是老年人最棘手的难题。2024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优化社区为老服务站功能定位,作为街道为老服务综合体延伸服务网点,就近就便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洁等全覆盖服务。”“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夜间照护等多种业态发展,推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但目前成都市的助浴服务仍存在覆盖不足、标准缺失等问题。

  成都市政协委员林泽虹

  林泽虹通过调研发现,老弱群体居家洗澡面临身体功能较差、家庭助浴条件有限、异性子女助浴尴尬以及缺乏专业设施等困难,导致老弱群体长期无法正常洗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林泽虹建议从服务供给、政策保障、智慧助浴等多维度协同推进,补齐老弱群体助浴短板。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专业化助浴服务团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扶持专业化助浴机构,打造“15分钟助浴服务圈”;完善助浴政策保障机制,制定服务标准,推动助浴服务纳入长护险支付目录;构建智慧化助浴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提供在线预约和紧急呼叫功能。

  同为总工会界别的政协委员胡川则将关注焦点放在了康养结合领域。随着成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群体对健康养老的需求愈发迫切。康养结合作为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效模式,对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成都市康养结合领域仍存在政策协同不足、服务供给不均、专业人才短缺和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

  成都市政协委员胡川

  针对这些问题,胡川建议从人才体系入手,支持高校开设康养专业,建立培训基地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康养事业。此外,他还提出强化政策协同与保障、优化服务布局、打造智慧平台等建议。在推进康养事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胡川建议建立成都市康养结合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等各方信息资源,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医疗服务记录等信息的共享和实时更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同时,推广智慧康养设备的应用,如智能手环、健康监测床垫等,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华西社区报记者 程玥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