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眼下,四川水稻陆续开镰。日前,记者从省相关农业部门组织的几次测产验收中了解到,虽然今年受高温干旱双重影响,但四川省水稻产量仍表现亮眼。

  多地遭遇罕见高温干旱天气

  “上个星期收割的水稻,亩产量超过780公斤,比去年增产100公斤,有这样的产量,我很满意。”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水稻种植户卓超明欣慰地说。

 8月17日,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工作人员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受访者供图 8月17日,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工作人员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受访者供图

  今年入春以来,持续的旱情,叠加入夏后的高温天气,让卓超明为自己种的10亩水稻捏把汗。不过好在有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以及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还是实现了稳产丰收。

  像卓超明这样为水稻生产捏把汗的种植户不在少数。入夏以来,四川省多地出现罕见高温干旱天气。降水方面,根据四川省气候中心监测数据,6、7月份,四川省平均降水量均较同期偏少,其中6月偏少40%,为历史同期第2少。

  旱情方面,根据四川省伏旱标准监测,截至7月底,全省先后有40县站出现伏旱,其中轻旱36站,中旱4站,旱情主要集中在盆东北和盆中大部,以及盆南局部。

  “在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高温干旱天气会导致水稻空壳率增加,从而导致减产。”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徐富贤介绍,受去年夏季以来的干旱影响,今年川渝东南部地区水稻播种期和移栽期推迟,部分田块苗、穗数不足。

 8月17日,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水稻测产现场。受访者供图 8月17日,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水稻测产现场。受访者供图

  部分测产田块亩产超800公斤

  今年,“卓超明们”的水稻产量如何?

  8月9日,在泸县方洞镇陈田村,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承担的“十四五”水稻育种攻关项目“新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泸县百亩示范方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758.10公斤。

  8月16 日,在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马鹿村,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与四川川种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实施的“水稻优质高产品种川种优3607中稻+再生稻‘吨粮田’”百亩示范片进行了实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805.40公斤。

  8月17日,在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隆昌农业农村局联合实施的“中试熟化-隆昌市杂交中稻-再生稻优质丰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片进行产量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777.44公斤。

8月17日,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工人正在收割水稻。受访者供图8月17日,隆昌市云顶镇方田村,工人正在收割水稻。受访者供图

  “在这样的干旱天气下,今年示范区水稻产量保证了很高的水平,较去年同期增产5-10%,不少田块亩产突破800公斤,产量表现远好于去年。”徐富贤介绍,抗旱夺丰收的秘密在于选择适宜的品种、育秧技术以及水肥管理等措施。

  水稻品种上,筛选耐旱耐高温品种,比如在稻香杯上表现优异的内6优107、德优4727等。“水稻抽穗期气温超过35度,对结实率有影响,容易造成空壳,而耐高温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仍有很好的结实率。”徐富贤说,今年示范区水稻的结实率普遍在90%以上,远高于去年的75%-80%。

  育秧技术上,选择秧龄弹性大的旱育秧技术,和水育秧相比,迟栽一二十天对产量影响较小。

  施肥技术上,实行底肥一道清技术,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期不再追肥,这样的效果是分蘖快,保证足够有效穗。

  水分管理上,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采取提灌水措施,保证在水稻最需要水的时候水分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