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世界首座公路与高铁同层合建桥、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平层钢箱梁斜拉桥、世界最宽公铁两用桥……成自宜高铁宜宾临港长江公铁大桥带着光环而来,在建设期间就备受关注。12月26日,成自宜高铁正式通车,这座创造多项世界之最的超级桥梁同步亮相。随着复兴号动车组飞驰而过,大桥上高铁、汽车、行人同层并行的设想终成现实。

  为何在全世界首次挑战公路与高铁同层合建大桥,设计、建设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在成自宜高铁开通之际,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中铁二院大桥设计负责人李秀华,揭秘世界最宽公铁两用桥诞生之路。

  为什么采用公铁同层布置?

  宜宾临港长江公铁大桥位于宜宾东部,横跨长江,连接三江新区与叙州区,为公铁两用桥。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中铁二院从2014年就启动了大桥设计工作,采用怎样的桥梁结构形式,是团队面临的首个问题。

  “我们考虑过很多方案,上下两层、公铁同层,甚至错层都想过,对比下来,还是同在一层最经济合理。”李秀华解释,这座桥的铁路高程受宜宾东站标高控制,如果设计成两层,公路与铁路的高差需达到15米。若是公路在上,会增加两端引桥的长度;如果公路在下,根据地形,大桥南岸需要修建短隧,影响公路接线和疏解。

  现在采用公铁同层布置,缩短四分之一公路引桥,也不用打隧道了,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不仅如此,公路、铁路在一个平面上,运营时互相不影响,日常养护也更方便。

  因此,团队最终采用了公铁同层钢箱梁斜拉桥桥式,中间为4线高速铁路,两侧各3车道城市快速路,最外侧还布置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桥面宽度达到63.9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宽度。

  如何避免高铁、汽车、行人相互干扰?

  高铁、汽车、行人同在一个平面行驶,如何做到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呢?

  李秀华介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铁二院在全世界首创了公铁并行综合智能防护体系。站在大桥上,人们可以看到公路和高铁之间有一道2.65米高的综合防护屏障,下面是1.3米混凝土墙,上面是1.35米声屏障;靠近高铁一侧还有一道2.2米高的钢制防撞墙,两道墙之间相隔1.8米。经过严格测算和反复实验,这两道屏障可以有效防眩、降噪、减小气动冲击,也可以抵挡汽车撞击。

  如果行人强行翻墙怎么办?别担心,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还有一套隐形防护体系守护交通安全。设计团队利用视频加光纤振动探测技术,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周界入侵监测系统。一旦有人非法翻越,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响起喇叭提示;视频也会传输到监控终端,方便铁路运营管理人员实时监测。

  此外,设计团队还与西南交大风洞试验室合作,完成了大桥抗风实验,解决大桥抗风问题,确保桥梁安全运行。

  铁路运营部门还与宜宾市交通、交管部门合作,在大桥两岸设置了电子警察等技控设备,控制车辆速度,确保大货车走最外侧车道,最大限度降低货车侵入高铁限界的可能性。

  如何保护长江上游珍稀鱼类?

  宜宾临港长江公铁大桥位于长江上游,生态环保要求很高。李秀华告诉记者,从桥位选择开始,他们就考虑到了长江上游珍稀鱼类保护的问题,重点比选了8个桥位,最终选择了距离最近的产卵场超过500米的位置,大桥施工也尽量避开鱼类繁殖期。

  此外,在大桥环评批复时,有关部门要求做好桥面初期雨水集中收集处理,若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时,也可以快速收集事故径流,保障长江生态安全。

  设计团队通过对宜宾市降雨统计大数据分析,对公路桥面汇流特点和集雨构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初期雨水集流槽设计方案。在大桥两侧设置了雨水集流槽,利用开口集流槽的自动限流、过流溢流的特点,实现了大桥初期雨水的有效收集,大幅节约排水设施投资。方案简洁美观,与大桥主体和谐一体;雨水或污水统一收集后处理,绿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