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中,参考文物创作的艺术表演。新华网发(李吉 摄)

  新华网成都5月18日电(吴晓)5月18日,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在四川广安开启。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四川各大博物馆推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观众前往参观,刷了一波文博热度值。

  在三星堆博物馆,与造型天马行空的“吉金”一起,重温中国青铜时代的辉煌岁月;漫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邂逅“刘备”“诸葛亮”,开启一段穿越三国的奇妙旅程……如今,去博物馆成为旅游四川的新时尚。社交平台上,不乏游客分享自己看展“集章”的成就感,或意外发现文物“显眼包”的惊喜。

  四川是文物资源大省,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数量为417座,拥有藏品总数5584153件/套。近年来,四川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挖掘文物多重价值,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会“说话”,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精品频出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广安市委书记张彤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中致辞。新华网发(李吉 摄)

  “非常受欢迎,每天都达到预约上限。”5月18日,广安市博物馆正式开馆,馆长唐云梅介绍,自今年2月广安市博物馆试开放以来,市民纷纷前来探寻广安“前世今生”。

  广安市博物馆的火爆,是四川“博物馆热”的一个缩影。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四川多地的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四川持续升温的文博游,究竟有多“热”?5月17日,在国际博物馆日的前一天,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出炉。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8540余万人次,文创收入近2.37亿元,较2022年上涨超150%。

  文博热的背后,是四川博物馆的蓬勃发展。去年,四川博物馆建设进度条拉满,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等博物馆纷纷建成开放。截至2023年,四川全省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数量为417座。目前,四川省内国家一级博物馆16座、国家二级博物馆19座、国家三级博物馆25座。

  广安市博物馆。(广安市博物馆 供图)

  通过深入挖掘文物藏品蕴涵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四川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展示,推出多元化、富有知识性的主题展览。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吸引观众超过140万人次;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的“西南有巴国”主题展,全方位展示了巴文化的源流、演变、发展和传承;四川博物院与五粮液联合举办川酒文化历史探索之旅主题文化活动,深度展示川酒文化精粹,向世界展示以川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的独特魅力……

  5月18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公布了第21届(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奖项名单。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特别奖,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

  推陈出新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

  活动期间,四川各博物馆开展了各式社教活动。“川渝地区文物鉴定与学术交流联盟”首次公益学术讲座活动在广安市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嘉宾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表达不时博得阵阵掌声;成都博物馆围绕成都历史、重要考古发现、博物馆展览等开展了5场学术讲座;四川博物院联合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以“龙”为主题,组织沉浸式剧本解谜体验活动,让观众通过角色扮演、任务解密等环节身临其境感知文物背后的故事……

  广安市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广安市博物馆 供图)

  在“博物馆热”的当下,博物馆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教育,让博物馆更具吸引力?用文化“打底”,让文物“说话”,成为四川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博物馆的“法宝”。

  近年来,四川各大博物馆推出丰富有趣的社教活动,发挥“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功能。在各类创新元素的加持下,博物馆一改“高冷”“严肃”的形象,快速“破圈”,走向大众。

  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四川各地博物馆围绕红色文化、历史文物、自然科学等推出各类社教活动,全年开展线下教育活动22786场、线上教育活动1381场,推出原创教育项目951个,与1384所学校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其中,四川博物院全年开展社教活动970场,开展原创教育项目52项,位列全省第一。

  广安市博物馆的展品。新华网吴晓 摄

  数字化应用,也打开了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世界。“触梦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展”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以12K数字科技为手段,以不足10厘米的拍摄距离,放大“亿”点历史刻痕,清晰再现古蜀文明神秘面纱之后的绝美面容。据统计,利用数字技术,去年全省还开展了317个线上数字展览,“云逛展”让文化遗产更加可触可达。

  博物馆文创产业繁荣发展,“镇馆之宝”化身“顶流”,频频“出圈”。四川各博物馆通过加强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来传播博物馆文化。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三星堆川蜀小堆民俗盲盒”“三星堆·祈福神官盲盒”等多个系列产品入选《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年度推荐产品名录(2023-2024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以“中国式诗意生活”为核心,开发“杜甫和他的朋友们”“杜甫有鱼”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青睐。文创产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为助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川渝携手 书写“双圈”文旅篇章

  5月18日上午,川渝地区文博系统两个联盟在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中正式成立。其中,“川渝地区留法勤工俭学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联盟”以川渝地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为纽带,串联起川渝两地16家相关主题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和革命旧址管理机构,共同加强区域协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两地22家文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川渝地区文物鉴定与学术交流联盟”,将共同开展文物鉴定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升文物鉴定研究水平和公益服务能力。

  川渝两地,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共处于巴蜀文明的脉络之中,拥有共同的文化底色。巴蜀大地文物古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三星堆、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一批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打造全国文旅发展新增长极的重大举措,川渝加快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近年来,两地围绕文物考古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动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4年川渝博物馆联盟年会。新华网吴晓 摄

  2022年5月,由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川渝60余家文博单位发起成立的川渝博物馆联盟在四川省宜宾市成立。联盟以保护、弘扬、传承巴蜀文化为重心,展现巴蜀文化风采,讲好巴蜀文化故事。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同组建合作联盟27个,签订各领域合作协议86份,每年常态化联合开展重大文旅活动10余项;协同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巴蜀非遗文化产业园、嘉陵江旅游风景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川渝还结合消费新趋势,携手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打造文旅新业态、消费新场景,推动巴蜀文旅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据悉,未来川渝两地还将通过加强交流合作、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和打造特色品牌等措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多手齐抓,助推两地共绘发展“同心圆”,合力讲好能引起世界共鸣的“巴蜀文化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