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阚莹莹

  “蓝莓10元3盒,3盒10元,要买搞快!”5月27日下午5点,李文勇准时拉着三轮推车出现在成都骡马市地铁站出站口,打开扩音喇叭。下班晚高峰即将开始,推车上整齐堆放着的一盒盒蓝莓,等待下班人群的驻足挑选。

  曾经动辄一盒29.9元、19.9元一盒(单盒重量为125克)的蓝莓,卖到10元3盒的价格,的确有足够的吸引力。不一会儿,摊位上就聚集了四五位顾客。

  顶着“进口”“高端”等标签出现在中国水果市场中的蓝莓,随着国产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价格迅速跳水。四川是除云南之外的第二大蓝莓主产区,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二位。

  每年5月到6月,四川蓝莓大量上市。川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今年蓝莓价格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低位。

  在成都市区一家水果零售店,3盒四川本地蓝莓价格不到20元。阚莹莹 摄

  价格为何下降

  受产量、上市季节、天气多重影响

  在四川,蓝莓种植区域从成都平原向周边区县辐射延伸。大邑县是主产县之一,全县种植面积超过两万亩。

  5月下旬,一连好几天的高温天气,让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金谷域澳洲庄园的100多亩蓝莓快速从绿色变成了标志着成熟的深蓝色。

  这里,最早一批蓝莓的种植时间已经超过10年。庄园负责人周彦彤告诉川观新闻记者,十多年来,蓝莓批发价最高曾达到30元一斤,“连续几年价格一直下降,今年批发价只有十几元。”

  在周彦彤看来,下降的原因主要与蓝莓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有关。她观察到,这几年除了大邑县以外,周边区县的蓝莓种植基地越来越多。

  统计数据映证了周彦彤的观感。2018年,四川蓝莓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集中在成都平原周边区县。如今,全省蓝莓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并且形成了攀西早熟区、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川北二半山区、川西高原晚熟区5个不同的蓝莓生态区。

  不只是四川。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种植蓝莓的省份从最初的10个扩大到27个,栽培面积快速增长到110万亩以上,年产量34.89万吨。

  成都周边的一家蓝莓种植园。受访者供图

  “除了产量扩大之外,四川蓝莓上市季节也是造成低价的重要原因。”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董顺文介绍,每年5月四川蓝莓大量上市,这时云南主产区蓝莓进入尾季。尾季蓝莓普遍个头小、品质低、价格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四川蓝莓也因此卖不上价。

  另外,今年特殊的天气,造成四川蓝莓价格进一步下降。“今年5月以来,四川各地温度持续较高,蓝莓快速转色成熟。但是这种气候下成熟的果子甜度不高,也影响了价格。”董顺文说。

  效益潜力在哪儿?

  引进适宜品种,提升种植技术

  “规模一上,价格下降”,农业特色产业中的“魔咒”,似乎正在蓝莓这个产业中再次上演。那么,种植蓝莓还有市场潜力吗?

  多为业内人士指出,现阶段仍然是中国蓝莓种植的“高利润时代”。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亚东常年关注蓝莓产业,他介绍,以云南产区为例,种植第二年丰产,产值最高可达每亩15万元。刨去管理、采收等成本,每亩收入达8万元左右。

  四川产区效益同样可观。每年2月开始,与云南产区几乎同步上市的攀西地区蓝莓,亩产值可以达到5万—8万元,甚至是10万元。刨去成本,每亩收入可以达到3万—5万元。在成都周边地区,亩均收入也可以达到1万—2万元。

  需求端也在扩张。《中国蓝莓产业报告2023年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蓝莓进口量2023年达近6万吨。过去5年,蓝莓的需求年增长率约40%,其他多个主要水果类别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5%。国内蓝莓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吨,未来国产蓝莓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在在成都从事8年蓝莓社区团购的业内人士刘开智看来,当下,品种是决定种植效益最关键的因素。“现在能够在市场上看到的低价货,大多是口感不好、品质不高的低端品种。而高端品种,价格依旧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一斤。”

  一个对比是,国外机构培育的蓝莓优良品种大多申请国际专利以及中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而中国90%以上都是引进的国外品种,且至今没有与国外抗衡的品种问世。以国外新品种“优瑞卡”为例,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是每斤60元—80元。而中国传统品种如“珠宝”等,价格只有“优瑞卡”的一半甚至更低。

  “目前国产蓝莓主要依靠引进品种,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区的适应品种不同,引进必须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董顺文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品种上被“卡脖子”的国产蓝莓不能有所作为。“国产蓝莓可以在种植技术上实现较大突破。”董顺文介绍,蓝莓对于土壤、种植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产区大多数种植园果子产量不高。以四川为例,大多数果园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后,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这意味着,果园亩均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