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杜杰

  6月18日,重庆港万州港区新田作业区二期建设现场,4个斜坡道码头依次排开,工人们加紧散货输送皮带机安装及检查调试。与此同时,后方陆域堆场的堆场道路、转运站、绿化及办公楼和候工楼等辅助建筑施工多点铺开。建设单位副总经理陶野介绍,项目预计7月底完成土建施工,年底建成,新增年吞吐能力1400万吨,“在一期以集装箱货运为主的基础上,二期专注散货运输,补齐港口功能。”

  新田作业区二期由川渝六方出资共建,是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在基础设施领域实施的标志性项目。近年来,川渝携手提升港口码头、航道等航运基础设施能级,完善集疏运体系,做优货物运输组织,服务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更强,通道动脉壮大经济动脉。

  建设中的新田作业区二期。受访者供图

  航运基础设施提能

  完善港口功能,二期项目并非新田作业区实施的首个项目。去年,新田港建设铁路集疏运中心,一条16.2公里进港铁路专用线接轨宜万铁路,延伸进港口前沿,实现铁水“无缝衔接”。“免去了原先经万州火车站至新田港的公路接驳环节,使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货物抵达港口的运输时间节省1—2天,物流成本降低约10%。”达州市区域协调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田作业区进港铁路专用线。袁城霖 摄

  在新田港隔壁,另一个铁水联运港区——万州港区红溪沟作业区通过实施技改和新建吊装设备等,把货物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500万吨,铁路到发能力增至800万吨。

  万州港区红溪沟作业区。袁城霖 摄

  视线转向川南,泸州港、宜宾港是川渝确定的骨干港口,港口提能马不停蹄。计划今年开港投运的泸州港纳溪港区石龙岩作业区一区工程进入尾声阶段,3个1000吨级泊位已基本建成,它将成为泸州通过能力最大散货集疏运港口,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江北港大件码头构成一城多港、功能互补的物流格局。

  全面提升航运基础设施水平,川渝共同印发的《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确定了航道和港口建设等重点项目48个,瞄准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主通道、重要支流为骨架的航道网络,加强干支协同联动水平。

  眼下,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0%,将建设三级船闸和渠化航道57公里。此外,整个渠江达州段157公里都将按照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届时可通行千吨级船舶。在岷江流域,乐山港规划老江坝作业区大件码头建设一个千吨级重大件泊位。

  建设中的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工程。严衡玬 摄

  通道动脉壮大经济动脉

  6月18日,“天府首港”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三艘货轮停靠长江边,在龙门吊的轰鸣中,装载“泸州造”医疗器械等货物的近1000个集装箱正在装船。三艘货轮将沿泸州港与重庆港协同开行的“川渝沪直达快线”行驶,预计13天左右把货物运至上海出海。

  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郝飞 摄

  四川省港投集团川南港务公司泸州港副总经理曹廷华说,2021年,重庆港、泸州港在“渝沪直达快线”基础上组织开行“川渝沪直达快线”,将上海至重庆、泸州的进出口货物通关和运输时间进一步压缩。

  运输时间压缩,吸引更多企业选择航运。数据显示,去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1万标箱,今年1—5月,吞吐量达到8.81万标箱,同比增长4.85%。

  航运还为企业招揽客户发挥作用。达州普光气田每年有近100万吨硫黄经达万铁路运输至万州港区,再经过航运沿长江顺流而下。“水运经济实惠,这使得长江沿线成为我们重要的客户带。”普光气田天然气净化厂硫黄储运车间党支部书记吕晓明说。

  普光气田产出的硫黄经铁水联运供给长江沿线客户。朱文文 摄

  达州市区域协调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达州至万州港区开行的铁水联运班列,帮助当地产出的硫黄、化肥、服装、电力设备等产品参与全国、全球市场竞争。去年,达州外贸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

  链接航运打开发展新空间,成为不少企业的主动选择。达州老牌企业方大达钢是新田作业区二期的出资股东之一,同时该公司在新厂区修建铁路专用线连接达万铁路麻柳镇站。方大达钢职工蒋尧说,未来公司将在铁矿石原料采购、钢材及煤化工产品销售等方面降本增效。

  2023年10月,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达州—万州新田港”首发。受访者供图

  放大长江黄金水道通道动脉功能壮大经济动脉,四川聚力提升成德绵—南充—达州—万州港及兰西新—广元—达州—万州港和关中—安康(巴中)—达州—万州港三条长江货运出海新通道,吸引更大范围货物向长江黄金水道集结,绘制一幅经济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