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钟帆 李丹 文/图

  7月8日上午,从四川大学发出的2024年四川省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学生余东锐手中。余东锐今年毕业于四川省绵阳中学,被四川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录取。未来8年,他将在四川大学完成本硕博阶段的学习。

  为什么选择了强基计划学生物科学?他的高中生活是怎么样的?川观新闻记者对话余东锐,来听听他怎么说。

  余东锐(中)和妈妈(右一)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

  谈选择

  高考超常发挥,选择生物科学是希望妈妈身体能好一点

  记者:首先祝贺你被川大强基计划录取,今年高考有了满意的结果。

  余东锐:谢谢。今年高考我是超常发挥,平时没有考那么好,成绩出来前预估的是640多分,最后是664分,多了20多分。其实,我拿到高考成绩内心还是比较平静的,能被强基计划录取也在意料之中,感到很开心。

  记者:你是怎么走上生物科学这条路的?

  余东锐:还得从小时候说起。我从小喜欢科普读物,比如《少年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等,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要当科学家,一直到初中毕业都这样。我进入绵阳中学是走竞赛生道路的,当时需要在化学和生物中间选择,最终我选择了生物竞赛。之所以选生物,跟我妈妈有关。我父母都是农民,妈妈务农很辛苦,后来得了糖尿病。我当时在想,如果我去学生物的话,对医学肯定有帮助,至少能让妈妈身体好一点,以后也能帮助到更多人。

  谈学习

  也有学得痛苦的时候,爱听古典音乐、打羽毛球

  记者:你在绵阳中学就读高中的时候,获得了第3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这个奖项来之不易吧?

  余东锐:是的。竞赛学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习模式不同、学习量不同。以生物竞赛为例,最主要靠你“自学+做题+订正”,总共要学20多本书,全部都是大学内容。对我而言,这当中最难的是植物学这种,有海量的知识点,需要大量背诵记忆的内容,而这不是我强项。高一的时候,我不记笔记就可以得高分,高二的时候就不行了,笔记记了很多都不足以解决问题。我只有硬着头皮尽力去记去做,真的很辛苦。

  记者:搞竞赛很辛苦,你怎么劳逸结合呢?

  余东锐:在学校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和生活,我不会熬夜,也不能午休睡觉,因为一午休睡觉后,下午到晚上一直就会头疼。午休时间,我一般是看书听音乐,最喜欢古典音乐,贝多芬、肖邦创作的我都喜欢,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是我高三时期经常听的。平时最大的休息就是在体育课打打羽毛球,课间和同学在校园里面散步。我的业余爱好其实挺广泛的,除了古典音乐,我还喜欢文学、哲学、打羽毛球、下国际象棋、练硬笔书法,也喜欢偶尔和同学朋友小聚。

  谈未来

  青睐川大的培养模式,愿意“死磕”生物科研这条路

  记者:都说选择强基计划要准备好“坐冷板凳”,搞基础研究是非常艰苦的,你为什么选择去川大强基读生物科学?

  余东锐:我的心愿就是从事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未来能投入到钟爱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向的科研事业并力争有所建树,愿意“死磕”生物科研这条路。

  川大的生物科学是顶尖的,我也非常青睐川大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我之前就了解到,强基学生可以自己选导师,导师都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和一流课程教师团队、教学名师、“教学三大奖”获奖教师等。不仅如此,学校向强基学生开放高水平科研资源,以定期发榜和双向选择、学生自主提出并实施等方式,让我们可以深度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训练。我计划在暑假用更多时间复习今年竞赛所学的课程知识,并希望入学后在大一尽快完成基础知识学习,早日进行学术上的研究。

  记者:收到通知书时,你写了一封给未来的自己的信,信中怎么写的?

  余东锐:致未来,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希望当我于未来回首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我希望我永远能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