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苏铁。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人类文明,自古沿江河而生。新时代,江河畔,新的生态文明故事,也正在上演。
金沙江畔,有一种中国特有的古老残遗种——攀枝花苏铁,它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大熊猫、恐龙化石并称为“巴蜀三宝”。
依靠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攀枝花苏铁避开第四纪冰川威胁而孑遗至今。
在攀枝花,人们都知道“要看苏铁得去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我国唯一以苏铁类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欧亚大陆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璐霜 摄
“错过了恐龙,别再错过攀枝花苏铁”,保护区门口树立着这样一块标语牌。
是的,谈到苏铁,大家常常会提及恐龙。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迄今为止有大约3亿年的历史,侏罗纪时期它们与恐龙一同称霸地球,有“植物活化石”之称。
攀枝花苏铁种子成熟后犹如“凤凰抱蛋”。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供图
立秋启,草木结实。进入8月,攀枝花苏铁种子逐渐成熟,在羽状的苏铁叶子环绕下,上百颗橘红色的种子簇拥在凤尾般的大孢子叶片下,犹如“凤凰抱蛋”。
但“凤凰抱蛋”的景观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形成。攀枝花苏铁为雌雄异株,雌株和雄株生长有一定距离,并且雄花盛开略早于雌花,导致其在自然界中结种率很低。
攀枝花苏铁种子成熟后犹如“凤凰抱蛋”。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中心供图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保护中心对科普区内的攀枝花苏铁进行人工授粉。历经多年,这里野生攀枝花苏铁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3.4万余株,增加到了38.5万余株,同时人工繁育攀枝花苏铁6万余株。
人工繁育出的攀枝花苏铁。湛璐霜 摄
攀枝花苏铁的保育,需要热爱与敬畏。
杨永琼,是保护中心的“元老”,用25年的时间,繁育出一株茎高20厘米左右的攀枝花苏铁。“它是我们人工繁育的第一批攀枝花苏铁之一,苏铁在野外每年仅生长1到2毫米。”杨永琼说,苏铁繁育工作枯燥但有成就感。“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短短的25年又算得了什么!”
李斌,则是保护中心的“萌新”,到岗刚满3个月,他走遍了保护区的角落。最长的巡护路线有15公里,正常情况下需要走八九个小时。“看,这棵苏铁已有上千年树龄,是不是很神奇。”行走山林间,李斌每一步都显得坚定而有力。
工作人员对攀枝花苏铁进行人工授粉。湛璐霜 摄
这些苏铁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科研工作者眼中的宝藏,它们身上携带着远古时代的遗传信息,对于研究地球生物进化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预见未来。”保护中心科研开发科工程师向镜如这样认识苏铁保护的意义。
“很多人好奇,苏铁的科研价值在哪?举个例子,研究发现攀枝花苏铁基因组中有一种细胞毒素蛋白基因,可以有效抵御部分害虫,目前已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成功应用于棉花,达到了很好的杀虫效率。”向镜如感慨,在攀枝花苏铁身上还有许多谜团等待揭开。
当结束一天巡山的李斌走出保护区,夕阳最后一抹余晖正消失在天际,而身后那片被攀枝花苏铁点缀的密林,依旧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它们曾见证地球亿万年的岁月沧桑,也正在书写新时代美丽四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