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10月10日,四川乐山市中区海棠街道一则《关于对海棠街道流动摊贩实施登记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引发关注。

  《通告》要求,户籍地或居住地在海棠街道辖区范围内的流动摊贩经营者,5个工作日内前往所在社区登记。登记工作结束后,海棠街道将分批次划定合适区域设置便民摊区,实行定人、定时、定点、定类型的常态化管理。

  市民们为《通告》点赞,认为如此规范,将会使得老城区更加整洁、有序,“街头的烟火气不再居无定所”。

  也有部分市民认为不必过分“一刀切”,“做好从业人员的管理,就不会影响城区风貌,还能为底层群众提供额外的收入”。这部分市民还认为,“定人化”的管理,会把海棠街道以外的商人拒之门外。

  10月11日晚,海棠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登记之后,他们用便民摊区取代摊贩们的流动,一是因为流动摊贩大多是占道经营,影响市民出行;二是因为无序的流动,使得交易没有保障。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影响市民出行。资料图 来源:乐山发布

  《通告》:5个工作日内进行登记

  随后设置便民摊区定点管理

  《通告》是市中区人民政府海棠街道办事处和市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发布的。发布的目的是进一步规范市中区流动摊贩经营秩序,着力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通告》的依据包括《四川省食品安全条例》《乐山市城市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

  《通告》要求,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户籍地或居住地在海棠街道辖区范围内的流动摊贩经营者,在工作时间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或居住证前往所在社区登记(低保、特困、残疾等政策保障对象请携带相关证明)。

  登记内容包括流动摊贩的姓名、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经营位置、经营类型等信息,登记后,社区还将通过上门入户、社保系统查询、经营点位现场查看等方式,对流动摊贩人员实际情况开展核实。

  《通告》规定,自产自销菜农及蔬菜水果商贩需进驻各农贸市场销售,不在上述登记范围;企事业单位稳定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得登记。

  《通告》称,登记工作结束后,海棠街道将分批次划定合适区域设置便民摊区,实行定人、定时、定点、定类型的常态化管理。同时对进入摊区经营的食品摊贩颁发备案证,组织摊贩开展个人健康检查。

  据海棠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将禁止摊贩继续四处流动。

  《关于对海棠街道流动摊贩实施登记的通告》截图。

  支持者:能让城区更加有序和规范

  反对者:没必要一刀切

  10月11日傍晚,记者就这份《通告》,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

  有市民为《通告》点赞,认为街道设置便民摊区,对流动摊贩实行定点管理,能让城区更加有序和规范。

  市民小陈告诉记者:“流动摊贩大多是一个电动车,顺着马路摆,或者一个摊支在人行道上,太影响交通了。尤其是晚上下班,本来路上就堵,他们还在路边上慢慢晃,太有必要规范下了。”

  也有市民对该《通告》部分内容不认可,认为《通告》对便民摊区进行定人、定时、定点、定类型管理,有一刀切的嫌疑,减少了底层群众创收的机会,打消了外部商家进入的可能。

  解读:为了城区更规范和交易更有保障

  便民摊区有公益区供底层群众选择

  10月11日晚,海棠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告》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对流动摊贩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交易更有保障,让城区更加规范和有序。

  上述负责人介绍,海棠街道的流动摊贩大致可以分为小吃类、小商品类和服务类三种,数量在400—600之间,大多属于占道经营,从早经营到晚。由于其流动性,所以售卖商品的质量没有保障,交易没有保障。

  流动摊贩流动性强。资料图 来源:微嘉州

  “以小吃类流动摊贩为例,上午我发现一个摊贩食品安全有问题,进行了处罚,下午它有可能就跑到别的街道或乡镇去了,继续危害群众的身体健康。”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便民摊区设置以后,海棠街道将禁止摊贩四处流动。

  街道办介绍,针对无就业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底层群众,便民摊区设置有公益区域可供选择,“同时我们也会采取有效的疏导,针对非海棠街道的商贩和非底层群众的摊贩,我们会鼓励他们转行,或者租赁商业摊位进行经营,从游摊的身份中脱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