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俊伶
“一边观测雪豹痕迹,一边安装红外相机,目前涉及阿坝州13个县和凉山州木里县的雪豹调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巡护员李健告诉记者,从2023年春季到今年7月,他作为四川雪豹调查阿坝州调查队队员,参与了这14个县的调查工作。
统计显示,全球约60%的雪豹栖息地位于中国,四川是我国重要的雪豹栖息地之一。2023年春季,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外,先后启动了四川首次省级雪豹调查工作,力求通过调查摸底,形成一张完整详实的“全省雪豹活动分布图”。
全省雪豹调查如何进行?调查过程中有何“奇遇”?10月23日,世界雪豹日,李健向记者分享调查经历。
雪豹调查期间的李健。
怎么调查?
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峡谷安红外相机
行走30000多步,跨越海拔3000多米,这是李健在阿坝进行雪豹调查时,每天显示在巡护APP上的数据。
“这是我参与过难度最高的调查。”从事野外巡护工作17年多,李健曾多次参与大熊猫、黑熊等样线调查,他坦言,雪豹调查的危险系数、环境严酷程度,都是职业生涯之最。
这与雪豹生存的栖息环境有关。一方面,雪豹常见于海拔3000—4500米的高原地区,那里往往地势险峻、气候恶劣。此外,由于活动隐蔽、种群密度低,雪豹调查所涉面积不仅非常广泛,调查路程也很偏远。
调查队员调查期间在牛棚中休息。
“因此,我们起初在选拔调查队员时,尤其看重其身体状况和专业技术能力,偏向于此前有充分调查经验的‘老师傅’。”李健说。
雪豹调查具体怎么做?与普通人想象中不一样,实际调查中,调查小组几乎很难追踪或偶遇到雪豹的“真身”。参与这次省级雪豹调查工作接近两年的时间,李健和他的调查小组还从未和雪豹面对面。记者了解到,超过60人的调查队偶遇雪豹的次数也是寥寥无几。
“雪豹处于高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其猎物主要为岩羊、盘羊等高原山地有蹄类动物,因此它的栖息地与人类生活环境完全不重叠。另一方面,雪豹作为猛兽,感知十分灵敏,当有不熟悉的生物接近会主动疏离。”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站有关负责人解释。
既然很难遇到,那到底调查些啥?
原来,雪豹调查的主要数据需要通过相机拍摄来获取。再配合生境观察,最终要摸清楚雪豹住在哪儿、数量有多少、吃得怎么样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调查队员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雪豹可能出现的区域划定网格,并在网格中设置、取回红外相机。
一路有啥?
危险与惊喜并存
李健介绍,雪豹调查网格是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网格内需要安装两台红外相机,每台相机距离超过1公里。但这并不简单,“途经的山里基本没有路,两点位间即使只距离一公里,也可能要爬好几个小时。”
雪豹调查队员的行李里有什么?李健表示,一般情况下,调查队员需要携带红外相机、GPS等调查工具,跌打损伤类药物,馒头、腊肉、水等干粮。对于位置较远的网格,出发一次需要在野外待上两三天,这种情况下还要背上睡袋或帐篷,随身行李能达到近四十斤重。
危险与惊喜并存,是李健对于雪豹调查最大的体会。
陡峭的山崖、恶劣的气候条件是户外调查最大的“敌人”。去年,在理县附近山域安装红外相机时,李健一行人行走12小时后,遇到了计划外的大暴雨。此时天色已暗,向导也不在身边,情况紧急。“当时温度很低,已经能清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随时会有失温的生命危险,好在雨不久就停了,在附近找到了可以落脚的牛棚,我们歇了一晚,才安全下山。”
调查过程中发现疑似雪豹的脚印。
惊喜有时会不期而至。今年夏天,在小金县附近一个网格取回去年安装的相机时,由于山上雪太厚,调查队并没有找到此前安装的相机。不过,在下山路上,大自然赠送了他另一份“礼物”——一枚和对讲机一般大,梅花形状,疑似雪豹的脚印。
除了动物途经的痕迹,在调查途中,李健也曾多次与“山林精灵”相遇,雪豹没见着,黑熊、岩羊、毛冠鹿等野生动物倒是时有发现。每当这时,他都会拍下照片,在结束一天的调查后,将一路上遇到的惊喜分享在社交平台。
出于安全和红外相机安装时长考虑,今年7月,阿坝州调查队结束了今年的雪豹调查。“全省雪豹调查启动近两年,调查取得积极进展,总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目前已经完成将近一半。明年将逐步开启甘孜州等区域调查,力争在明年完成全部外业调查。在保证调查队员安全的基础上,为保护和研究雪豹及其栖息地作出更大贡献。”上述负责人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