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的《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三年内,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着力点和方向是什么?如何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高校又该如何做好学科专业的加减法?四川在线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教育厅和高校的相关人士。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四个面向”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一年多来,四川认真落实国家部署,组织广泛调研,研究制定了“川版”方案。

  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介绍说,《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旨在推动我省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学科专业体系。

  在西南科技大学教务处负责人看来,当前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学科专业不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求;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契合度不够高,人才培养与产业的需求不能完全同频共振。

  西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也谈到,“片面追求‘大而全’,一些高校在设置学科专业时,过于追求专业的覆盖面,而忽视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基于上述问题,《方案》提出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突出优势特色、强化协同联动的改革思路和原则,围绕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基础学科专业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四新”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建设工作的改进措施,制定了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省级统筹和管理的工作举措,形成了闭环的工作机制,充分体现针对性、前瞻性和操作性。

  挖掘特色优势,匹配市场需求

  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认为,完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必须统筹结构和质量,从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举措等方面推进创新,《方案》呈现出以下特点:

  强化分类发展办学理念。“《方案》强调高校应在不同赛道上办出水平,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设置具有竞争力的学科专业。” 西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谈道。

  优化上下联动管理机制。《方案》通过省级统筹和高校自主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确保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鼓励高校主动升级改造现有专业,加强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如西华大学暂停招生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开设增材制造工程专业。西南科技大学围绕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2年)》布局,2024年获批体育、应用心理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推动人才供需动态平衡。《方案》将学科专业调整与人才需求联动起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系统,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省级有关部门将适时发布区域重点产业和行业人才需求,引导高校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这有助于确保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说。

  强化统筹管理,逗硬监测评估

  在教育厅高教处负责人看来,《方案》聚焦人才培养,围绕学校层面怎么规划设置、省级层面怎么统筹管理,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改革措施。

  如“严格控制全省布点较多的新设专业,严格控制艺术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相关门类的专业设置,及时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水平低的专业。”又如“统筹运用‘双一流’建设补助资金,突出重点、分类支持、扶优扶强,引导和支持高校强化特色创一流,带动促进四川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学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构建学科高原高峰。”

  改革要落实,评价是关键。上述负责人谈到,《方案》提出将“严格学科专业发展评估评价”并匹配了具体的政策支持。

  如制定实施《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设专业监测评估工作方案》,对招生满一年的新设专业开展次年评估,对有首届毕业生的新设专业开展毕业学年评估,评估结论作为新设专业继续招生、暂停招生的依据。又如实施《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方案》,落实专业监测“红橙黄牌”预警,监测结果作为专业建设有关省级项目申报和验收、下一年度高校新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分配、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受访人士一致认为,在《方案》的建设指引下,各高校唯有躬身入局,发挥学校既有优势,主动识变、积极应变,加快部署战略新兴学科专业和急需学科专业,优化学校教育供给结构,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