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5月18日,一次“可感性分配”的重构实验——“文化原乡——松林乡村实验艺术活动”作品展在成都环球中心大观美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共广汉市委宣传部、广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汉市委员会指导,广汉市松林镇人民政府主办,大观美术馆承办,溪上独行美术馆、江岸铭座、四川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四川省油画学会协办,罗锦华担任策展人,吴永强担任学术主持,任韧、张宇担任出品人,梵旭、陈西林夜、康德仪作为展览统筹。

该活动的本体部分是今年3月22日-3月23日在松林桃花节期间实施的现场创作活动,艺术家与村民不分彼此,共同参与,在对话和交流的基础上独自创作。此外是作为活动延伸部分的展览活动,第一轮于3月底进行,先后在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溪上独行美术馆及广汉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巡回展览。成都大观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作为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至此可见,本次活动显现出从“原乡”出发、辐射本土、旁涉近邻的地理轨迹。

参展艺术家由三部分构成,21位四川省内画家、15位广汉本土画家以及13位松林镇村民共同构成了本次“松林乡村实验艺术活动”的创作主体阵容。他们分别是成都参展艺术家侯宝川、董蓓绯 、龚冰清 、郭建婷 、高峡、何明科 、侯志 、廖涛 、罗晓平、梅十方、孟涛、 伍刚、徐泽 、杨巍、杨徐 、 左锋 、曾妮、周立立 、周勇、张檬予、赵煜亚;广汉本土参展艺术家邓懿梅、梵旭 、高剑 、黄光彩、罗布、马世明 、孙溧澴、王芳、王多伦、肖先才、杨力、杨锦、周声发、张庆、张蕊;农民参展艺术家陈国富、陈国勇、陈林、胡馨瑞、刘明巧、李琴 、罗小兰、汤近明、吴光辉 、巫静霞、向辰好、张航、杨永义。

今年,随着艺术家与当地村民并肩创作活动的展开,我们更加生动地见证了艺术重回大地的情景。艺术家与普通人,不再有身份的差异和体验的隔阂,他们结伴行路,一起作画;各自用画笔留下了郊野田园的风光,用色彩捕捉了天地间的阴晴。在他们的笔下,有草木,有山川,有广阔的田野、起伏的丘陵和盛开的花朵……追踪其画迹,我们听到了风的奏鸣和鸟的啁啾,见到了黎明和黄昏、旭日和晚照,嗅到了泥土的味道,触摸到空气的颤动和阳光的闪烁。在花香的伴奏下,我们辨认到了这些创作者行走的足迹,见到了他们凝望大地的目光……他们用流淌的油彩、斑斓的色调,将心中的激情注入了眼前的风景,将挚爱的目光投向了田园乡村和父老乡亲……在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中,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隐情、生活的悟性与艺术的灵性冥然相通,连“写生”二字也见出异于寻常的含义!原来,写生不仅是一种作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依靠它,艺术建立了与大地的联系,创作者唤起了身体的知觉,它们一起逼向艺术,让其吐露出原始的秘密,结果依然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策展人罗锦华表示,本次活动邀请到不少颇具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和广汉本土艺术家以及松林农民参与到松林写生与创作中,让艺术家走进青山绿水,也鼓励地道的农民勇敢地提笔,形成“专业”和“非专业”的对话,藉由艺术家的深度介入而普遍提升农民的审美水平,以当代艺术的创新意识引领松林乡村建设、乡村转型,同时,当地村民直接而稚拙的用笔,带着泥土气息的表现方式,也能给“专业”的艺术家以“民间智慧”式的启发。两者合力共同写生或者创作引出更深层次的意义:以人为本、勾连城乡、贴近生活,把握文脉、形成良好的文化导向,让艺术点亮美丽乡村、彰显松林文化气派、助力广汉人文旅游,从“艺术乡建”的层面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和支撑。
在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艺术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永强看来,尽管得之于写生,可是观看今天的作品,我们仍然感到,画面上的那些风景并不以静止的表象存在着。此外,在一部分作品中,我们还捕捉到一种活泼泼的中国式灵韵,表明其作者正在追踪文脉,再续前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从而让艺术和养育这种艺术的土地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肯定。“在艺术家与普通村民共同实施创作的过程中,艺术走出了象牙塔,其结果是,历来横亘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壁垒消失了,美的王国重新疏通了它与乡土、与人民大众的血缘。至此,朗西埃所谓的“可感性分配”在被搅乱后开始了重构的历程。艺术家与普通人、城市与乡村、自然风光与农耕文化、旅游节庆与日常生活,一起消除了等级的差别,成为新农村建设坚定的分担者;与此同时,它们也将持续地分享到诗与远方的福祉。 ”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