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融设计图书馆竹资料展示余杭融设计图书馆竹资料展示

  “民艺复兴”应在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

  澎湃新闻:中国的竹工艺是如何发展的?

  吴光荣:在中国,对竹材的利用也有等级之分,比方说有文人的、大众的,宫廷的。故宫就收藏了很多竹雕、竹刻,当时就已经能把普通的竹子做成很高端的奢侈品,中国人对竹材料的把握绝对是超过其他国家的。

  嘉定的竹刻、竹雕在晚明所形成的辉煌,应同晚明的商业、政治和文化都有关系。我们研究发现,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很多工艺品由奢侈品向艺术品转化,文人参与设计和制作,这不光提高了人们的品味,也促使了中国工艺的发展。但如果把今天的竹雕,同明代的竹雕做比较,差距还是很大的。

孝穆款罗汉,竹刻臂搁 现代,22x10.5cm,黎晓收藏,中国孝穆款罗汉,竹刻臂搁 现代,22x10.5cm,黎晓收藏,中国

  澎湃新闻:此次展览中有一组掐丝茶具,现在有些高端设计品牌也在做类似的竹编的工艺,在您看来新的设计融入旧的手艺是不是一条手工艺的复兴之路?

  吴光荣:客观的说,融入的好,是有些难度的。见到的是更多融入的不好。我觉得有些所谓的艺术家或者艺人,心态好不好,非常重要。因为你看现在的手艺分三种,一个就是最一般的,遇到好的年头,手艺好卖价高一点,理所当然。再是类似我们在高校里自称手艺人,我做陶瓷,但追求个性、作品多有别于传统,不走大众市场。我觉得最尴尬的就是有些当代的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经常有些“矫情”,也许他们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好坏,甚至把缺点都当着优点张扬出来,我觉得是比较悲哀的。比如,我觉得青瓷最美的是釉,那么就正儿八经的把釉和造型做好,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花里胡哨的。当然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品位,品位往往带有不同阶层的喜好。

  我觉得工艺美术或者传统艺术的发展,可以有两个路子,一个路子是说对传统的延续。另外一个,多指望年轻人,结合新的材料去创新。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如今社会上大谈“民艺复兴”,对此你怎么看?

  吴光荣:我觉得有点奇怪,他们所说的复兴就好像拿个东西把附加值往上加。其实真正的民艺复兴我觉得就是埋藏在生活中间,大家自然而然的去用它,然后把它保护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