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素质教育3记重拳 直指名校名师(2)

http://sc.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08:4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民办学校也要奥数与升学脱钩

  “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任何形式的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和“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与小升初挂钩”这两条禁令被认为是冲着民办学校和名校而去。何荣昨日也表示,“民校、名校、名师,是执行禁令的关键。”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小升初不准动笔,严禁将奥数成绩与小升初挂钩,是成都市历来就有的规定,但范围只限定在公办学校。对于民办学校“小升初”是否能动笔?考试内容是否允许和奥数挂钩?政策并未明晰。因此,不少民办学校都在大打“奖学金测试”的擦边球。除了能在数学试卷中见到“数图形”“鸡兔同笼”等常见奥数题型外,奥赛、华赛一等奖可以多拿奖学金的规定也屡见不鲜。

  即便是公办学校,尽管没有打出要考奥数的招牌,但在小升初登记时,提“携带获奖证书”这类要求的也不少。“至于看什么获奖证书,我们心头有数。”一位名校校长曾这样告诉记者。

  此次成都市再次将民办学校一并纳入“禁止范围”,今后民办学校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招生?“还没看到教育局的文件。”一名校副校长告诉记者,但他也表示,如果真是这样,招生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每年想读我们学校的小学毕业生上万人,学校只容得下几百人,谁来决定谁该读我们学校呢?”

  2

  中考加分

  艺体生三好生 中考不再加分

  一直存有争议的中考加分项目将大幅度瘦身。市教育局昨日发出的规定中,除保留烈士子女等优抚对象,以及华侨子女、港澳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国家政策规定的项目外,其余加分项目将一律取消。

  近几年,中考加分项目增加,人数随之增长,从以前的10多个项目每年大概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项目5000人左右的加分规模。而其中,科技类、综合素质评价、体育加分考生占了大半。以三好来说,市上的三好、优干,每年加分不过百人,区一级则可以达到两、三千人。中考加分项目大幅度瘦身,将确保考试公平,避免弄虚作假。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除身份类 其余加分一律取消

  “对现行中考加分项目及分值进行清理,除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政策规定的项目外,其余加分项目一律取消。”市教育局昨日宣布。

  据了解,目前成都市中考加分项目共有身份类加分、科技类加分、综合素质评价、体育加分等4大类。其中,身份类加分均为国家政策规定的加分项目。根据新规定,身份类加分项目将全部被保留,而其余科技、综合素质评价、体育等三大类加分将全部取消。

  中学叫好 更倾向“裸分”招生

  “好!好!好!”在电话里听到中考加分项目瘦身的消息,某中学校长连叫了三个好。

  对加分考生,许多高中多少带有一些排斥性。“竞赛、科创类加分倒还好,有些艺术类加分进来的确实有些恼火。比如,我们的分数线是580分,有的学生考560分,但游泳比赛得了奖,加了20分,就进来了。但他的水平没达到580分这个层次,进来后学习跟不走。有次,有名学生家长找到我们,非要进实验班。他的‘裸分’是没有达到实验班标准的,但有20分加分,就刚刚够。家长很气愤,说教育部门都承认的分,你为啥不承认,闹了很久。我们也很苦恼,他进了实验班,跟不走也麻烦!”他说,高中更倾向于用“裸分”来录取学生。

  一所市级重点中学的校长也拍手叫好:“我们每年只有10多个人有加分资格。而我们旁边的一所全市知名初中,每年中考加分人数有好几百人。我们学生的成绩本来就比不过人家,算上加分就更比不上了。”

  家长心焦 之前的培训费打水漂

  对于家长来说,却是有喜有愁。

  “我们娃娃从小学5年级开始练定向越野,还指望着中考能加分呢!”一位初二学生家长愤懑地说,他们专门给孩子报考了定向越野俱乐部,每年还要出去参加野外实训,一年下来也是好几千块钱。这下全打水漂了。

  这几年,定向越野随着中考加分而逐渐在成都各中小学中盛行。此次取消加分,定向越野是否会骤然降温?就像这位家长所说的,“不加分了,我还学啥子呢?”而其他项目,如艺体、科创,是否都会因此而淡出学生的世界?这对今后成都的艺体、科创人才的培养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吗?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件好事。赶鸭子上架的少了,来比赛的是真正对它有兴趣的人。”

  将从严控制艺体特长生招生

  市教育局还表示,全市将从控制考试次数、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考试评价改革,教育部门禁止对学校或教师下达升学指标。另外,全市将从严控制、规范艺体特长生招生,除了严格控制艺体特长生招生规模外,还将规范其招生流程,确保艺体特长生招生公开公平公正。

  按照规定,小学每学期可进行一次期末文化课考试,初中每学期文化课考试不得超过两次;除高三外,普通高中原则上不得举行区域性统考或模拟考试。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考试一律实行无分数评价,采取等级和评语评价办法;初中学业成绩鼓励采用等级评定方法。

  全市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奖惩。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座次。今后,成都市小学考试将一律实行无分数评价,不允许出现100分、98分之类的分数,只能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等评价,并倡导教师采用评语评价学生。

  3

  违规办学

  叫停提前招生 升学率宣传本周取消

  学生做完作业,要求家长签字;打着“家长委员会”的旗号让学生补课;学校在小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结束前就提前招生抢生源;大肆宣传炒作本校升学率和高考状元……这些都将被禁止。

  我们查处了不少补课违规行为,很多学校也在喊冤,说本来不想补,但家长都要求补,学校也没办法。确实,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大学,所以要加班加点地补,这种想法我们能理解,但从提高学校课堂效率,杜绝乱收费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等角度来说,这种补课行为还是要禁。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家庭作业 不再要求家长签字

  做完作业, 家长签字,这已经成了许多学生的习惯。有时忘记签字,第二天到学校还会被老师“理抹”。

  “不晓得这条规矩是什么时候有的。”青羊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她还是个孩子时就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时觉得签字挺轻松的,自己当了家长才发现,签字其实也挺累——我还要仔细检查他的作业,确认无误才会签名。要是做错了题或写错了字,我就要叫他把这道题或者字抄十遍!”

  “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小学生。”一位老师说,小学阶段有大量的听写和默写的内容。为了保证作业的真实性,这才要求家长签字。

  从今日起,这个家长和学生都必做的“功课”将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根据市教育局的规定,学生家庭作业将不要求家长签字。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要让学校承担起教育的主体责任,不允许学校将教育学生的责任转嫁给家长。

  “签不签字倒无所谓,但我肯定每天都要给他检查作业,万一我不签字,他就不认真怎么办?”有家长这样说。老师的担心则是,如果家长不签字,学生的听写和默写会不会都变成“抄写”?

  严禁补课 家长要求的也不行

  市教育局还规定,今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为“无书面家庭作业日”。各学校还要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余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半小时,初中不超过1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

  全市小学阶段学校冬季(9月~次年2月)实行“朝九晚五”、夏季(3月~7月)实行“朝八晚四”;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7小时、8小时。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除高三外,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名目(包括家长委员会等)占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我们查处了不少补课违规行为,很多学校也在喊冤,说本来不想补,但家长都要求补,学校也没办法。确实,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上个好大学,所以要加班加点地补,这种想法我们能理解,但从提高学校课堂效率,杜绝乱收费行为,减轻学生负担等角度来说,这种补课行为还是要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提前招生 连民办学校也不准

  市教育局要求,严禁全市学校(含民办学校)在小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结束前进行招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三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当前是有这样的情况。”成都一所民办学校的副校长告诉记者,为避开每年5、6月民办学校集中招生大战,有的学校在6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就悄悄到小学,通过老师物色一批优秀的小学毕业生,提前组织选拔考试。

  市教育局还严禁招生学校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宣传本校高(中)考排列名次或任何竞赛成绩,严禁利用新闻媒体、悬挂横幅、校园网站等各种形式宣传炒作高(中)考升学率和高(中)考状元。以此制止恶性的招生竞争。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表示,本周内,各学校必须严查自己的招生宣传,特别是校园网上进行的升学率宣传必须全部取消。本报记者 王冕 汪玲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