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石小宏)3月12日,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多学科协作,在全国著名肺移植专家、省医院肺移植病房荣誉主任陈静瑜教授带领下,在一天之内成功完成两例危重症患者肺移植手术。陈静瑜教授术后感叹:“其中一例肺叶移植手术是国内迄今为止新冠防控期间难度最大的一例。”

  第一例66岁的肺移植患者是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的刘女士,被确诊为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结缔组织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肺功能进入终末期,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伴急性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病人于2月26日气管插管,转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情仍无缓解,生命垂危。家属联系四川省人民医院呼衰中心及肺移植病房后,医院马上启动了院内肺移植团队工作模式,经过缜密的术前评估,确定有急诊肺移植指针,建议患者转院做肺移植。

  这场在新冠疫情期间与死神较量的肺移植手术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长邓绍平鼓励大家:“大家只有全力以赴、无条件支持,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在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团队联系后,患者完成了新冠病毒的筛查,于3月6日在ECMO和转运呼吸机的辅助下由遵义经过600多公里、长达7小时的车程,安全转运至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ICU。同时通过中国肺移植网,寻找肺源。病人的情况刻不容缓,等待肺源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外科ICU和呼衰中心肺移植病房的医生们每天都在做病例讨论,尽全力维持着患者的脏器功能。幸运的是,3月11日,通过网上分配,终于等来了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匹配的肺源,四川省人民医院立刻派出ICU、胸外科、手术室相关人员赶赴重庆进行供体评估维护和摘取。

  3月12日,经过严格新冠筛查的肺源终于从重庆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因受体患者已经进入多器官功能损害阶段,血压依靠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并且开始出现凝血功能障碍(DIC)、消化道出血,身体基础非常差,术前康复基本不能实现,肺移植手术是否能创造奇迹?。

  3月12日上午11:00手术开始了,这是一场难度极高的手术。刘女士的体型极其瘦小,身高158cm,体重50公斤。而供肺身高175cm,体重60公斤,患者胸腔太小,根本“塞”不下供肺,无法进行常规肺移植,而患者的情况已经不容许再等待。陈静瑜教授果断决定做急诊双肺肺叶移植。这项手术本身就已经极具挑战性,术中还要克服一系列的手术风险,包括DIC导致手术创面广泛渗血、循环不稳定而随时有心跳骤停的风险。手术的每一步都惊心动魄,陈静瑜教授与省医院冯刚主任带领省医肺移植手术团队历经6小时鏖战顺利完成双肺移植手术,手术过程堪称“完美”。术后第三天患者拔掉ECMO,循环也逐渐稳定。是否能恢复各个脏器功能、完全康复仍然是一个挑战,医院肺移植团队持续跟进,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该例肺移植也是四川省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联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共同完成的,在新冠疫情期间经呼吸机+ECMO辅助下“危重症患者跨省转运”开展的肺移植手术病例。为未来西南地区更多终末期肺疾病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接力”急诊肺移植手术打下坚实基础。

  同一天进行的第二例肺移植患者来自四川省内江市,胡先生,66岁,2年前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矽肺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双肺肺大疱、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衰退,已经达到根本不能下楼的程度,一活动就气紧发绀,一直在呼衰中心及肺移植病房维护。患者和家属在等待了漫长的4个多月后,终于在3月11日等到同样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另一个匹配供肺的消息。

  在新冠期间同时做两台肺移植,这对整个肺移植团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院长邓绍平院长提出,疫情防控力度不变,疫情特殊时期,医院要尽快恢复正常的医疗次序,开展高新难技术,救治危重病人。胡先生在接受新冠筛查合格后,在ECMO辅助下于3月12日下午进入手术室。省医院胸外科团队在重庆获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的供肺在晚上7点到达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在陈静瑜教授合力协作下,省医院肺移植病房主任曾富春带领肺移植手术团队经过3个小时顺利完成第二台ECMO辅助下肺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第二天便先后拔除了ECMO和气管导管,目前已经开始术后康复训练。

  两例肺移植术后第二天一大早,邓绍平院长、陈静瑜教授就带领肺移植团队查房,对两例危重症肺移植患者的围手术后诊疗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指导术后围手术期引流的管理、心血管系统及凝血系统的管理,要求早期肺康复治疗一定要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虽然术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接下来他们能否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仍是团队需要逐一攻克的。

  新冠肺炎疫情下同一天顺利完成2台高难度肺移植手术,对四川省人民医院和肺移植团队来说是都是一次挑战。正因为团队内部的紧密配合及强大的院内支撑体系,才能在疫情防控基础上确保手术环境的安全,创造重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