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供图

  成都办公楼市场研读:

  四大红利将持续释放商业地产潜力

  “2019年成都办公楼供应短暂回落,全年甲乙级办公楼新增供应总计46.2万平方米,处于近八年低位。”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成都新增甲级办公楼项目五个,面积近26万平方米。从区位上看,成都城市化进程带动办公楼继续向南向东发展。甲级办公楼新增供应中过半数布局天府新区,例如中交国际中心、中海财富中心。天府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成都第三大核心商务区有望于2022年初见雏形。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成都仍在前三季度实现8.1%的经济增长,高全国1.9个百分点,增速在GDP前十大城市中居首。办公楼市场行情同样显示出成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活力,在全年中国主要城市甲级办公楼新增需求同比均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成都甲级办公楼净吸纳量仍录得25.0万平方米,排名全国第六,领跑多数非一线城市。

  不过,与2018年相比,成都第三方办公新增需求减少约4.6万平方米,其新增需求显著下降是导致全市甲级办公楼净吸纳量同比下滑的最主要原因。甲级办公楼平均空置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至年末报22.4%,达到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

  “尽管2020年宏观经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为两地的三产服务业带来无限想象空间,而成都也将激发更大潜力。”仲量联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乔裕生认为,成渝两市的合作并非零和游戏,合作共赢有望实现“正和”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从沿海地区西进中国。

  目前,成渝两市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都在300家上下,多数企业都将成都和重庆作为中西部区域总部的首选城市,三产服务业的企业总部更加青睐成都,而二产制造业总部多数落户重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成渝地区迈入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带动产业投资、企业落地,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开发商进驻成渝地区,在城市更新、城市化进程中扮演各自的角色,从而推动商业地产的高速发展。

  而在这其中,成都释放的四大红利将进一步凸显:

  一是政策红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国家战略迈进一步,将进一步引领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二是对外开放。在蓉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突破300家,成都正加速从内陆腹地蝶变为开放前沿,成为中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三是人口红利。成都在宜居、宜商、宜业方面优势明显,未来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将向成都汇集,奠定产业与消费的基础。四是基建红利,成都机场、高铁及城市地铁高速发展,基建效率在内陆地区首屈一指;伴随地铁成网运营并往区县延伸,新兴商务区的发展也将驶入快车道。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中国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高科技、医药等高附加值战略新兴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一方面,内陆地区龙头城市人才吸引力增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极具吸引力。另一方面,企业扩张面临一线城市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与房地产成本。 为应对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研发、后台或客服中心等职能转移至内陆地区。有数据显示,成都凭借商业环境、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及政策吸引力,成为承接这一转移趋势的首选地。

  “2020年,成都甲级办公楼新增供应有望超过45万平方米,较2019年有所回升。市中心与金融城板块将是重点区域。”乔裕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