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 石小宏

  对水产区、牲畜区、熟食区实施分区分离、物理隔离;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农贸(集贸)市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从“环境-物品-人员”全链条、“市场整体-公共区域-销售摊位”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入手,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及技术要求。

  对照防控指南新内容,农贸市场还要做些啥?8月底,记者对成都部分农贸市场进行了走访。

  大部分定期消杀保洁较到位

  部分市场体温检测成“摆设”

  在公共区域的卫生要求上,指南提出了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货物运输、保洁用品等清洁消毒措施,强调门把手、电梯按键、扶梯把手、公平秤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强调水产区、牲畜区、熟食区实施分区分离、物理隔离等。销售区则强调摊位落实保洁制度,经营者自觉维护摊位内环境卫生,对自家的砧板、刀、刮鳞器、绞肉机等、冰箱(柜)、工作服、围裙等保洁消毒,重点对冷冻(藏)品外包装如何消毒处理提供操作指导。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市场在每天定期清洁消毒,水产区、牲畜区、熟食区分区分离等做得比较好,不少市场都能看到“保持一米线距离”的提示,大都采用了扫码付费方式结账。

  在成都武侯区晋吉农贸市场,进入时会有体温检测,商户基本都带着口罩。几位保洁员隔十多分钟就会进行卫生巡逻,清理路面和商户周边的垃圾,及时处理转运。市场内的公告栏上,消毒记录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天的消毒时间和次数。“即便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现在,市上、区上和街道办也常来巡查,市场消杀等防控措施没有放松。”市场经理杨洋告诉记者,冻肉、水产品等是自己的“心腹大患”,“这些产品的进货渠道和质量监测我们会格外关注。”

  指南要求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强化从业人员和顾客戴口罩、戴手套、保持手卫生和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对生鲜宰杀等摊位的经营者,建议穿戴防水围裙、橡胶手套等特殊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地降低暴露和感染风险。采访中,市场一家销售卤肉菜的商户老板告诉记者,每天早晨进入市场时,他们都会接受体温检测,“如果店里顾客多了,也会提醒顾客保持一定距离。”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体温测量形同虚设、保洁不彻底、商户不戴口罩等情况在不少市场也存在。记者在新华大道附近一家市场走访发现,进出虽都有工作人员值守,但并没有要求进入人员测体温或出示健康码。人流较多时,市场内商家也很少戴口罩,水产销售区在出入频繁的门口,周边的水没有及时清理,进出的顾客非常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