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长达5日的成都楼市首轮集中供地落下帷幕,40宗地全部出让完毕,面积合计约3449亩,成交总额达354.8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成都集中供地竞争激烈,超七成地块触及最高限价,平均自持比例近20%,并有5宗地需要现房销售;同时,平均“地房比”(地价占房价的比重)接近0.7,房企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地房比”接近七成,多宗地块自持比例高
此次成都土拍可谓是“未拍先火”,直接将“三道红线”全部未达标的红档房企拒之门外,在全国土拍中尚属首次。
6月7日,在土拍首日,成都市住建局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我市商品房建设用地竞买的主体资格审查办法(试行)》,直接将同时踩中“三条红线”(即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或有严重失信情形的开发企业纳入竞拍黑名单。
此外,成都此次土拍规则设置得也相当严苛,采取的是“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的出让方式,并以“设置可售商品住房清水最高销售均价+配建并自持固定体量租赁住房+设置土地最高限价+续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比例”方式进行拍卖。
在此次供应的40宗土地中,有30余宗在出让文件中明确了“竞自持租赁住房面积比例”的要求。成都主城区如高新区、成华区、青阳区、金牛区等自持租赁住房比例(简称“自持比例”)在20%以上,而近郊的天府新区自持比例更是超过30%。
其中,自持比例最高的是四川远达竞得的高新区中和街道76亩地块,自持比例高达59%,成交楼面地价13500元/平方米;其次是龙光拿下的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地块,自持比例为45%,成交楼面地价10400元/平方米。
根据成都土地出让规定,自持租赁住房的年限为30年,自持年限自交付土地之日起算,年限内不得分割转让、抵押;因企业破产等原因通过司法处置,需整体处置,且处置后仍为租赁住房。
“在投资窗口期缩短之下,成都一次性供应大量土地并未能减缓竞争激烈程度,竞自持租赁住房比例更考验整体运营能力。”克而瑞地产研究院分析称。
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房企竞争激烈,加之限价已经预先规定房价的“天花板”,房企的盈利空间也进一步压缩。经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测算,对比可售楼板价来看,除去人才公寓地块,平均“地房比”接近0.7,房企盈利空间大幅缩小,部分热门地块“地房比”更是接近0.9,主城区中高新区、成华区、青羊区、金牛区的地房比达0.8以上。